二度房室传导阻滞的分型
一度房室传导阻滞表现为PR间期延长,一般无症状者定期随访,有病因者针对病因治疗;二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心电图有PR间期等变化,多为功能性或继发于迷走神经张力增高,无症状且心室率不慢可定期随访,心室率慢有症状可考虑起搏器治疗;二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PR间期固定部分P波后无QRS波群,多为器质性病变引起,有症状或心室率缓慢者需积极治疗甚至植入起搏器;儿童出现二度房室传导阻滞需特别关注,老年人出现则常合并基础疾病,病情复杂需综合考虑制定治疗方案
二、二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文氏阻滞)
心电图特点:PR间期进行性延长、直至一个P波受阻不能下传心室;相邻RR间期进行性缩短,直至一个P波不能下传心室;包含受阻P波在内的RR间期小于正常窦性PP间期的两倍。
临床意义:二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通常发生在房室结,多为功能性或继发于迷走神经张力增高,常见于无器质性心脏病的健康人,也可见于患有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如冠心病、心肌炎等。一般来说,若患者无症状且心室率不太慢,可定期随访;若心室率过慢且有明显症状,可考虑植入起搏器等治疗。
三、二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
心电图特点:PR间期固定(可正常或延长),部分P波后无QRS波群,呈规律的房室传导比例,如3:2、4:3等。
临床意义:二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常发生在希氏束-浦肯野系统,多为器质性病变引起,易发展为高度或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可导致严重的心动过缓,引起头晕、乏力、黑矇甚至晕厥等症状,常见于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如急性心肌梗死、心肌病等。对于二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患者,尤其是伴有症状或心室率缓慢者,应积极治疗,必要时需植入起搏器。
特殊人群方面,儿童出现二度房室传导阻滞需特别关注,儿童的生理特点与成人不同,其病因可能有自身免疫性疾病、先天性心脏病等不同情况,需要更谨慎地评估病情,因为儿童的心脏功能和传导系统发育尚不完善,任何异常的房室传导阻滞都可能对其生长发育产生影响,需要密切随访心电图变化,根据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诊疗方案。老年人出现二度房室传导阻滞时,往往合并有更多的基础疾病,如多支血管病变等,病情变化相对复杂,需要综合考虑其全身状况来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同时要注意药物对其心脏传导系统的影响,避免使用可能加重房室传导阻滞的药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