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房颤动是什么意思
心房颤动是常见心律失常,心房电活动快速无序颤动致泵血功能受影响,其发生机制与多种因素有关,临床表现有心悸等,靠心电图等诊断,不同人群影响及注意事项不同,老年人易现严重并发症需密切关注,有基础病者会加重病情要遵医嘱,健康人群偶发与不良生活方式有关需调整生活方式。
发生机制
目前认为可能与心房肌细胞的电生理特性改变、心房结构重构等多种因素有关。例如,一些心脏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等,可能会损伤心房肌细胞,改变其离子通道功能等,从而诱发心房颤动;年龄也是一个重要因素,随着年龄增长,心房组织发生生理性变化,心房颤动的发生率逐渐升高;长期大量饮酒等不良生活方式也可能增加心房颤动的发生风险。
临床表现
患者可能出现心悸、胸闷、气短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心功能下降,出现头晕、乏力、黑矇甚至晕厥等表现。对于有基础心脏疾病的患者,还可能诱发基础疾病的加重,如冠心病患者可能诱发心绞痛发作等。在体格检查时,可发现心律绝对不齐、心音强弱不等、脉搏短绌等体征。
诊断方法
主要依靠心电图检查,心电图可明确显示心房颤动的特征性表现,如P波消失,代之以大小、形态、间距不一的f波,心室律绝对不规则等。此外,动态心电图(Holter监测)可进一步捕捉到常规心电图不易发现的短暂心房颤动发作情况,有助于明确诊断。
对不同人群的影响及注意事项
老年人:老年人发生心房颤动时,由于其心脏储备功能下降,更容易出现心功能不全等严重并发症。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更加密切关注自身症状,如出现呼吸困难、下肢水肿等心功能不全表现时应及时就医。同时,要积极控制基础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等,规律服药,定期复查。
有基础心脏疾病人群:本身患有冠心病、心力衰竭等心脏疾病的患者,发生心房颤动后会加重原有病情。这类患者需要严格遵循医嘱治疗基础疾病,并且在出现心房颤动相关症状时及时就诊,调整治疗方案。例如,心力衰竭患者合并心房颤动时,可能需要调整抗心力衰竭药物的同时,针对心房颤动进行节律或心率控制等治疗。
健康人群:健康人群偶发的心房颤动可能与过度劳累、精神紧张、大量饮酒等因素有关。这类人群需要注意调整生活方式,避免过度劳累,保持心情舒畅,减少饮酒等不良习惯。如果频繁出现心房颤动症状,也需要进一步检查明确病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