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毒性休克综合征的诊断标准是什么
中毒性休克综合征的诊断标准包括主要标准(发热、低血压、皮疹、多系统受累表现)、次要标准(细菌学检查、实验室检查相关指标异常),确诊需同时符合2项主要标准和2项次要标准,或符合所有3项主要标准及至少1项次要标准,儿童诊断需细致依据年龄特点观察各指标异常情况
一、主要标准
1.发热:体温≥38.9℃。对于儿童患者,需根据不同年龄段判断正常体温范围,超过相应年龄段正常体温上限可视为发热情况。例如婴儿(3个月-1岁)正常直肠体温范围约为36.4℃-37.8℃,超过此范围需警惕。
2.低血压:收缩压成人<90mmHg,或低于该年龄正常收缩压的2个标准差;舒张压成人<60mmHg。儿童需依据年龄计算正常血压范围,如学龄前儿童(3-5岁)正常收缩压约为80-100mmHg,舒张压约为50-65mmHg,低于此范围需考虑低血压情况。
3.皮疹:起病1-2周内出现弥漫性红斑,随后有脱皮现象,常见于手掌和足底。不同年龄人群皮疹表现可能有一定差异,但红斑及脱皮的特征性是关键。
4.多系统受累表现
胃肠道:发病初期出现呕吐、腹泻等症状,儿童可能因频繁呕吐、腹泻导致脱水等情况,需密切关注水电解质平衡。
肌肉:出现肌痛、血清肌酐磷酸激酶升高,影响儿童运动功能及身体状况。
黏膜:眼结膜、口咽、阴道黏膜充血。儿童在黏膜受累时可能出现眼部不适、口腔疼痛等情况,影响其进食、活动等。
肾脏:表现为蛋白尿,尿量减少,儿童肾脏功能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对尿量变化等的反应与成人不同,需特别留意。
肝脏:出现转氨酶升高。
中枢神经系统:无感染性脑病证据时出现意识障碍。
二、次要标准
1.细菌学检查:鼻咽、阴道等部位培养出金黄色葡萄球菌,但需注意与其他类似致病菌鉴别。
2.实验室检查
血小板减少:血小板计数<100×10?/L。
凝血异常:凝血酶原时间、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延长。
低白蛋白血症:血清白蛋白水平降低。
肌酐升高:血肌酐水平超过正常范围。
三、确诊标准
同时符合2项主要标准和2项次要标准,或者符合所有3项主要标准及至少1项次要标准可确诊中毒性休克综合征。对于特殊人群,如儿童,在诊断时需更加细致观察各系统表现,因为儿童身体机能发育尚未完善,病情变化可能更快,要依据儿童的年龄特点准确判断各项指标异常情况,并及时进行相关检查以明确诊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