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肠套叠的症状
小儿肠套叠的症状、不同年龄段特点、特殊情况表现及相关提示。典型症状有腹痛(表现为阵发性哭闹等)、呕吐(早期为反射性,晚期可能含粪便样液体)、血便(发病612小时出现果酱样)、腹部肿块(右上腹季肋下可触及);婴儿期症状不典型且病情进展快,幼儿期较接近典型症状;慢性肠套叠症状轻、病程长,复发性肠套叠部分患儿症状不典型;最后提示家长密切观察症状,有相关病史小儿要警惕,就诊详细描述症状,患病期间保证休息、合理饮食。
一、小儿肠套叠的典型症状
1.腹痛:是最常见症状。由于小儿无法准确表达,多表现为突然发作的阵发性哭闹、屈腿、面色苍白,持续数分钟后缓解,间隔1020分钟后又反复发作。这是因为肠套叠导致肠管痉挛,引起疼痛。
2.呕吐:早期为反射性呕吐,吐出物为胃内容物,如奶汁、乳块或食物残渣等。随着病情进展,可因肠管梗阻,吐出物含有胆汁,晚期可吐出粪便样液体,提示肠管有坏死可能。
3.血便:发病后612小时可出现果酱样血便,是肠套叠重要诊断依据。这是由于肠管套叠后,肠壁血运障碍,肠黏膜出血与肠黏液混合形成。
4.腹部肿块:多数患儿在右上腹季肋下可触及腊肠样、光滑、稍可移动的肿块,右下腹有空虚感。晚期因肠管坏死或腹膜炎,肿块不易触及。
二、不同年龄段小儿肠套叠症状特点
1.婴儿期(01岁):此阶段小儿肠套叠症状往往不典型。除上述典型症状外,可能仅表现为精神萎靡、食欲不振、阵发性烦躁不安等。由于婴儿身体抵抗力弱,病情进展快,易发生肠坏死、休克等严重并发症。
2.幼儿期(13岁):能表述腹痛部位,可能会指着肚子说痛。相对婴儿期,症状表现更接近典型症状,但因表达能力有限,仍需家长仔细观察。
三、特殊情况症状表现
1.慢性肠套叠:多见于较大儿童,症状相对较轻,腹痛可为间歇性隐痛,血便不明显,病程可长达数天至数周,易被误诊。
2.复发性肠套叠:既往有肠套叠病史,复发时症状与首次发作相似,但部分患儿症状可能不典型,容易延误诊断。
四、温馨提示
1.对于小儿肠套叠,家长要密切观察孩子的症状变化。若孩子出现不明原因哭闹、呕吐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2.有肠道畸形、肠炎等病史的小儿,发生肠套叠风险较高,家长更需警惕。
3.就诊时,家长应详细向医生描述孩子症状出现的时间、频率、特点等,以便医生准确诊断。
4.小儿患病期间,要保证充足休息,避免剧烈活动,饮食上遵循医生建议,从流食逐渐过渡到正常饮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