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性高血压的常见原因
肾性高血压由肾脏疾病引起,常见原因包括肾实质性病变和肾血管性病变。肾实质性病变有肾小球肾炎(急性多见于儿童因感染免疫反应致滤过率下降等,慢性由原发性肾小球疾病迁延等多种因素引发)、糖尿病肾病(糖尿病病程长致肾脏微血管等病变引发)、慢性肾盂肾炎(细菌感染反复发作致肾脏结构功能受损引发,女性因生理特点更易患);肾血管性病变有肾动脉狭窄(动脉粥样硬化多见于中老年有基础病者,纤维肌性发育不良各年龄段均可发生,女性相对多见)。
肾实质性病变
肾小球肾炎:包括急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小球肾炎等。急性肾小球肾炎多见于儿童,常因链球菌等感染后引起免疫反应,导致肾小球滤过率下降,水钠潴留,血容量增加,从而引起高血压;慢性肾小球肾炎则是各种原发性肾小球疾病迁延不愈发展而来,其发病机制较为复杂,与免疫炎症反应、肾小球高滤过等多种因素有关,长期的肾脏病变导致肾脏功能受损,水钠代谢紊乱,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激活等,进而引发高血压。不同年龄人群均可患病,男性和女性在不同阶段的发病情况有所差异,生活方式方面,长期劳累、感染等可能诱发或加重病情。
糖尿病肾病:多见于有糖尿病病史的患者,随着糖尿病病程的延长,肾脏微血管发生病变,肾小球基底膜增厚,肾小球硬化等。糖尿病肾病导致肾脏结构和功能改变,影响肾脏对水钠的调节以及RAAS系统的平衡,从而引起高血压。糖尿病肾病的发生与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病史长短等密切相关,年龄较大的糖尿病患者更易并发糖尿病肾病及肾性高血压。
慢性肾盂肾炎:多由细菌感染引起,反复发作的肾盂肾炎会导致肾脏间质纤维化、肾盂和肾盏瘢痕形成,肾脏结构和功能受损,影响肾脏的正常生理功能,包括水钠排泄和RAAS系统的调节,进而引发高血压。该疾病可发生于各个年龄段,女性由于生理结构特点,泌尿系统感染的风险相对较高,更易患慢性肾盂肾炎及相关肾性高血压。
肾血管性病变
肾动脉狭窄:多种原因可导致肾动脉狭窄,如动脉粥样硬化、纤维肌性发育不良等。动脉粥样硬化多见于中老年患者,尤其是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人群,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沉积在肾动脉,导致血管狭窄,肾脏血流减少,刺激肾脏分泌肾素,激活RAAS系统,使血压升高;纤维肌性发育不良可发生于各年龄段,女性相对多见,主要是肾动脉中层病变,引起肾动脉狭窄,进而导致肾性高血压。肾动脉狭窄会影响肾脏的血液灌注,不同年龄、不同病因导致的肾动脉狭窄,其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有一定差异,生活方式中的高脂饮食等可能加重动脉粥样硬化相关的肾动脉狭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