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子低血糖症状有哪些
小儿低血糖有典型神经缺糖症状(婴幼儿哭闹不安、喂养困难,年长儿头晕、乏力等,严重可精神异常、抽搐昏迷)和非特异性症状(面色苍白、恶心呕吐等),不同年龄段有特点(新生儿反应差等,婴儿期可体温不升),家长要关注进食、及时给含糖食物,医疗人员对高危儿童常规监测血糖,严重时及时处理并遵儿科用药原则
一、典型低血糖症状
1.神经缺糖症状
婴幼儿:可能表现为哭闹不安、喂养困难,因为婴幼儿无法像年长儿一样清晰表达身体不适,神经缺糖时首先影响的是神经系统,哭闹不安是其常见的早期表现之一,而喂养困难则是由于神经功能受影响,导致对进食的协调等出现问题。
年长儿:可出现头晕、乏力、心慌、手抖、出汗等症状,这是因为低血糖时,交感神经兴奋,释放肾上腺素等,引起手抖、出汗、心慌等表现,同时大脑供能不足导致头晕、乏力。严重时还可能出现精神不集中、认知障碍、抽搐甚至昏迷等情况,当低血糖进一步加重,大脑严重供能不足,就会影响神经功能,出现精神、认知异常,甚至抽搐、昏迷。
2.非特异性症状
部分孩子可能表现为面色苍白、恶心、呕吐等,面色苍白是因为低血糖时外周血管收缩,导致面色发白;恶心、呕吐是由于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影响胃肠道功能所致。
二、不同年龄段低血糖症状特点
1.新生儿期
新生儿低血糖往往缺乏典型表现,可能仅表现为反应差、嗜睡、拒奶、呼吸暂停等。这是因为新生儿神经系统发育尚不完善,对低血糖的代偿能力较弱,而且症状不典型,容易被忽视,所以对于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等高危人群,需要密切监测血糖。
2.婴儿期
婴儿低血糖除了可能出现上述神经缺糖及非特异性症状外,还可能有体温不升的表现,这是因为低血糖影响了婴儿的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导致体温偏低。
三、低血糖的相关风险及应对提示
1.对于家长的提示
要密切关注孩子的进食情况,尤其是婴幼儿,保证规律的喂养,因为饮食不规律是导致小儿低血糖的常见原因之一。如果孩子出现上述疑似低血糖症状,应及时给孩子进食含糖食物,如糖水、含糖的果汁等,以快速升高血糖。
对于有基础疾病的孩子,如患有先天性代谢疾病等,更要加强血糖监测,因为这类孩子发生低血糖的风险相对更高,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特殊的饮食管理等。
2.对于医疗人员的提示
在临床工作中,对于有低血糖高危因素的儿童,如早产儿、有低血糖家族史等,要常规进行血糖监测,以便早期发现低血糖情况并及时处理。一旦发现儿童低血糖,除了给予含糖食物纠正外,对于严重的低血糖昏迷等情况,要及时采取相应的医疗措施,如静脉补充葡萄糖等,但在药物使用上要严格遵循儿科用药原则,确保患儿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