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光眼分为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和开角型青光眼,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有发作期、间歇期、慢性期、绝对期不同表现,开角型青光眼发病隐匿;治疗包括药物治疗(降眼压及神经营养等药物)、激光治疗(周边虹膜激光切开术、小梁成形术)、手术治疗(滤过性手术、青光眼引流阀植入术),不同治疗方式有相应适用情况及需考虑的人群因素
一、青光眼的症状
1.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发作期:表现为突然发作的剧烈眼胀、头痛,视力急剧下降,可伴有恶心、呕吐等全身症状。眼压升高,眼球坚硬如石,角膜水肿呈雾状,虹视(看灯光时出现彩色光环)等。多见于40岁以上人群,女性更为常见,情绪激动、暗室停留过久、长时间阅读等生活方式可能诱发,有家族病史者风险更高。
间歇期:小发作后自行缓解,症状减轻或消失,但房角有部分开放,可无明显不适或仅有轻度眼胀、视力轻度下降等。
慢性期:由急性期未缓解迁延而来,眼压中度升高,视力进行性下降,眼底可见青光眼性视盘凹陷,视野逐渐缩小。
绝对期:视力完全丧失,眼压持续升高,可出现角膜变性、眼球萎缩等。
2.开角型青光眼:
发病隐匿,早期常无明显症状,随着病情进展,视野逐渐缺损时可出现视力模糊、视野缩小等表现,如行走时周边物体易被忽略等。多见于30-40岁人群,部分患者有家族遗传史,一些全身性疾病如糖尿病等可能增加发病风险,不良生活习惯如长期熬夜等可能影响病情发展。
二、青光眼的治疗
1.药物治疗:
降眼压药物:通过减少房水生成或增加房水排出等机制降低眼压,如前列腺素衍生物类药物可增加房水经葡萄膜巩膜途径外流而降低眼压;β-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可减少房水生成;碳酸酐酶抑制剂能抑制房水生成等。
其他药物:如神经营养药物等,可能对保护视神经有一定辅助作用,但主要还是以降眼压治疗为核心。
2.激光治疗:
周边虹膜激光切开术:用于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临床前期、间歇期等,通过激光打开周边虹膜,解除瞳孔阻滞,降低眼压。适用于房角关闭范围小、有发作倾向的患者,对年龄、性别无绝对禁忌,但要考虑患者眼部及全身情况,如眼部炎症等情况可能影响治疗效果。
小梁成形术:用于开角型青光眼等,通过激光使小梁网组织收缩,增加房水排出。
3.手术治疗:
滤过性手术:如小梁切除术,是治疗青光眼常用的手术方式,通过建立新的房水外流通道降低眼压。适用于药物及激光治疗效果不佳的青光眼患者,对于儿童患者需谨慎评估手术风险及术后恢复情况,充分考虑其眼部发育等因素;老年患者要关注全身状况对手术的耐受性等。
青光眼引流阀植入术:适用于难治性青光眼等,将引流阀植入眼内,引导房水流出降低眼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