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中毒性休克的诊断标准是什么
感染中毒性休克的诊断需综合临床表现与实验室及辅助检查等多方面因素,临床表现包括循环功能障碍(如组织灌注不足、血压下降等不同年龄人群表现各异)和感染相关表现(有明确感染源、发热或低体温及感染部位相应症状),实验室及辅助检查有乳酸水平升高、凝血功能异常、血流动力学监测指标异常等,对有感染证据且具相关表现者应高度怀疑并及时救治,不同年龄人群及有基础疾病者表现可能有差异需综合判断
一、临床表现方面
1.循环功能障碍:
患者存在组织灌注不足的表现,如皮肤苍白、发绀、花斑样改变,肢端湿冷,尿量减少(成人尿量<0.5ml/(kg·h),儿童<1ml/(kg·h))等。对于不同年龄人群,婴儿可能表现为前囟凹陷、皮肤弹性差等;儿童可能出现精神萎靡、脉搏细速等。例如,在儿科患者中,若出现精神状态改变,如原本活泼的儿童变得烦躁不安或嗜睡,同时伴有循环灌注不良表现,需高度警惕感染中毒性休克。
血压下降,成人收缩压<90mmHg,或较基础值下降超过40mmHg;儿童收缩压:婴儿<70mmHg,1-10岁<70+2×年龄(mmHg),>10岁<90mmHg。
2.感染相关表现:
有明确的感染源,可由细菌、病毒、真菌等多种病原体感染引起。例如细菌感染常见于肺炎、腹膜炎、脑膜炎等疾病;病毒感染如重症流感等也可导致感染中毒性休克。患者可能有发热或低体温,体温可>38.3℃或<36℃,同时伴有感染部位的相应症状,如肺部感染时的咳嗽、咳痰、呼吸困难;腹腔感染时的腹痛、腹肌紧张等。
二、实验室及辅助检查方面
1.乳酸水平升高:血清乳酸水平>2mmol/L提示组织低灌注,是感染中毒性休克的重要指标之一。乳酸是无氧代谢的产物,当组织灌注不足时,无氧代谢增强,乳酸生成增多。
2.凝血功能异常:部分患者可出现凝血酶原时间(PT)延长、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延长、血小板减少等凝血功能障碍表现。例如,在严重感染导致的感染中毒性休克中,机体的凝血-抗凝-纤溶系统失衡,可出现上述凝血指标异常。
3.血流动力学监测指标:中心静脉压(CVP)、平均动脉压(MAP)、心输出量(CO)等血流动力学指标可辅助诊断。例如,感染中毒性休克患者常表现为CVP正常或升高,MAP降低,CO降低等。
感染中毒性休克的诊断需要综合临床表现和实验室及辅助检查等多方面因素。对于有感染证据且出现循环功能障碍、乳酸升高、凝血功能异常等表现的患者,应高度怀疑感染中毒性休克,并及时进行相应的救治。在不同年龄人群中,由于生理特点不同,临床表现可能有所差异,需密切观察并结合各项检查综合判断。例如儿童患者由于其生理储备功能相对较弱,病情变化可能更为迅速,更需早期识别和干预;对于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如本身有免疫缺陷的患者,发生感染中毒性休克时,其临床表现可能不典型,更要依赖实验室检查等辅助手段来明确诊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