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怎么办
发生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时,应立即启动急救流程,尽快拨打急救电话送患者至有救治能力医疗机构。到达医院后初始评估包括心电图等检查、生命体征监测和病史询问,再灌注治疗有溶栓治疗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药物辅助治疗有抗血小板和抗凝药物,后续有康复治疗和长期随访,康复治疗包括个体化运动,长期随访要监测心脏功能、控制危险因素、劝导戒烟等。
一、立即启动急救流程
1.尽快拨打急救电话:当怀疑发生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时,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尽快将患者转运至有救治能力的医疗机构,因为早期治疗对于改善预后至关重要。对于有心血管疾病病史的患者或年龄较大的人群,更需争分夺秒,因为这类人群病情进展可能更为迅速。
二、到达医院后的初始评估与处理
1.一般检查与评估:到达医院后,会立即对患者进行心电图检查,这是诊断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的重要依据,心电图上会出现ST段抬高的特征性改变。同时会进行生命体征监测,包括心率、血压、呼吸等,对于有基础疾病或老年患者,生命体征的细微变化都可能提示病情的严重程度。还会询问患者的病史,包括既往心血管疾病史、近期身体状况等。
2.再灌注治疗
溶栓治疗:如果具备溶栓治疗的指征且没有禁忌证,可以考虑溶栓治疗。溶栓药物能够溶解血栓,使堵塞的血管再通,恢复心肌的血液灌注。但溶栓治疗有一定的禁忌证,如近期有脑出血、严重高血压未控制等情况,对于有出血倾向的患者或老年患者,需要谨慎评估溶栓的风险与收益。
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这是目前更推荐的再灌注治疗方式。通过导管技术将堵塞冠状动脉的血栓等物质清除,使血管再通。对于适合PCI的患者,应尽快安排进行,尤其是发病时间较短的患者,PCI能够更快地恢复心肌血流,改善预后。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PCI的操作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身体状况进行调整,老年患者可能需要更精细的操作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三、药物辅助治疗
1.抗血小板药物:会使用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等,抗血小板药物能够抑制血小板的聚集,防止血栓进一步形成,对于预防心肌梗死的进展和复发起到重要作用。对于有胃肠道疾病的患者,使用抗血小板药物时需要注意观察胃肠道反应,必要时可能需要同时使用保护胃黏膜的药物。
2.抗凝药物: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可能会使用抗凝药物,如低分子肝素等,抗凝药物能够防止血液凝固,进一步减少血栓形成的风险。对于有出血风险较高的患者,使用抗凝药物时需要密切监测凝血功能,及时调整药物剂量。
四、后续的康复与随访
1.康复治疗:患者病情稳定后,会进入康复治疗阶段。包括运动康复,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制定个体化的运动方案,逐渐增加活动量,改善心脏功能和生活质量。对于年龄较大或有其他基础疾病的患者,运动康复需要更加谨慎,逐步进行,避免过度运动导致病情加重。
2.长期随访:患者需要长期随访,定期进行心电图、心脏超声等检查,监测心脏功能的变化。同时要控制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如高血压患者要严格控制血压,糖尿病患者要控制血糖,高脂血症患者要控制血脂等。对于有吸烟习惯的患者,要劝导其戒烟,因为吸烟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会影响患者的预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