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风寒咳嗽的治疗方法
文章介绍了风寒袭肺证的中医辨证论治,包括症状、治法、方剂;西医相关处理原则,有一般治疗(休息环境、饮食调理)和对症治疗(祛痰、缓解咳嗽);中医外治法辅助,如穴位按摩的手法、穴位及原理;还提及特殊人群注意事项,低龄儿童要谨慎用药和观察病情,有基础病史或过敏史儿童要注重监测和防范。
一、中医辨证论治
(一)风寒袭肺证
1.症状表现:咳嗽声重,气急,咽痒,咳痰稀薄色白,常伴鼻塞,流清涕,头痛,肢体酸楚,或见恶寒发热,无汗等表证,舌苔薄白,脉浮或浮紧。
2.治法:疏风散寒,宣肺止咳。
3.常用方剂:三拗汤合止嗽散加减。三拗汤能宣肺解表,止嗽散有疏风润肺止咳之功,二者合用适用于风寒咳嗽初起。
二、西医相关处理原则
(一)一般治疗
1.休息与环境:保证患儿充足休息,室内应保持空气流通,温度、湿度适宜,一般室温维持在22~25℃,湿度50%~60%为宜,避免患儿接触刺激性气体及过敏原等。
2.饮食调理:给予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米粥、面条等,避免食用辛辣、油腻、生冷食物,鼓励患儿多饮水,有助于稀释痰液,促进痰液排出。
(二)对症治疗
1.祛痰:若患儿有咳痰,可适当选用祛痰药物,如氨溴索等,以帮助痰液排出,但需遵循儿科用药原则,根据患儿年龄、体重等合理选择药物剂型及剂量,低龄儿童使用需谨慎。
2.缓解咳嗽:对于咳嗽症状明显的患儿,可采用雾化吸入等方式缓解,如使用生理盐水雾化吸入,能湿润气道,减轻咳嗽症状,但要注意操作规范及雾化相关设备的清洁等。
三、中医外治法辅助
(一)穴位按摩
1.推拿手法:可选用揉外劳宫、推三关、拿风池、揉太阳等手法。揉外劳宫能温阳散寒,推三关可补气行气、温阳散寒,拿风池、揉太阳有助于缓解风寒感冒引起的头痛等症状,操作时要注意手法轻柔,根据患儿年龄及耐受程度调整力度,一般适用于年龄稍大、能配合的患儿。
2.穴位选择及原理:外劳宫位于手背,第2、3掌骨间,掌指关节后0.5寸处,为温阳散寒要穴;三关位于前臂桡侧,自腕横纹至肘横纹成一直线,推三关可激发阳气;风池位于后颈部,枕骨之下,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揉风池能疏风解表;太阳位于头部,当眉梢与目外眦之间,向后约1横指的凹陷处,揉太阳可疏风清热、止痛。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一)低龄儿童
1.低龄儿童身体各器官发育尚未完善,在治疗过程中需更加谨慎。对于药物的使用,应严格遵循儿科用药标准,避免自行使用成人药物。在采用外治法如穴位按摩时,要特别注意手法的轻柔程度,防止因力度不当对儿童造成损伤。
2.密切观察低龄儿童的病情变化,如咳嗽是否加重、有无发热等其他症状出现,一旦病情有变化应及时就医。
(二)有基础病史儿童
1.对于本身有呼吸系统基础病史(如哮喘等)的儿童出现风寒咳嗽时,在治疗过程中要更加注重对基础病情的监测。在使用任何药物前,需评估药物对基础病情的影响,如使用祛痰药物时,要考虑药物是否会引起呼吸道痉挛等情况。同时,在中医外治法的选择上,要避免可能诱发基础病情发作的操作。
2.若儿童有过敏史,在使用可能引起过敏的药物或进行相关治疗时要格外谨慎,如使用某些雾化药物前需详细询问过敏史,做好过敏防范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