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治疗二度房室传导阻滞
二度房室传导阻滞的治疗包括病因治疗、药物治疗、临时心脏起搏治疗和永久心脏起搏治疗。病因治疗需积极寻找并针对性处理病因;药物治疗中阿托品适用于房室结阻滞患者,异丙肾上腺素用于任何部位房室传导阻滞但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需谨慎;临时心脏起搏适用于有明显症状或心室率显著缓慢的患者,操作要注意无菌等;永久心脏起搏适用于永久性或药物治疗效果不佳且有持续症状的患者,术后要注意植入部位护理、活动限制和定期随访,不同年龄患者在各治疗环节有不同考量。
一、病因治疗
积极寻找导致二度房室传导阻滞的病因并进行针对性治疗是关键。例如,由急性心肌梗死引起的二度房室传导阻滞,需积极处理心肌梗死相关情况,如开通梗死相关血管等;对于感染因素导致的,如白喉杆菌感染引起的,应进行有效的抗感染治疗,使用敏感抗生素控制感染。不同年龄、性别患者病因可能有所差异,儿童可能更多与先天性心脏发育异常或感染等有关,女性在围绝经期等特殊时期也可能因内分泌等变化出现相关病因导致的二度房室传导阻滞。
二、药物治疗
阿托品:可提高房室阻滞的心率,适用于阻滞位于房室结的患者。其作用机制是阻断迷走神经对心脏的抑制,从而增加心率。但对于不同年龄患者使用需谨慎,儿童使用时要严格掌握剂量和适应证,因为儿童对药物的耐受性和反应可能与成人不同。
异丙肾上腺素:可用于任何部位的房室传导阻滞,但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时应十分谨慎,因为可能导致严重心律失常。它能增加心率,促进房室传导。然而,其使用会受到年龄、病史等因素影响,比如有严重基础心脏疾病的患者使用需评估风险。
三、临时心脏起搏治疗
适应证:当患者出现二度房室传导阻滞伴有明显症状,如头晕、黑矇、乏力等,或者心室率显著缓慢,尤其是低于40次/分钟时,需考虑临时心脏起搏治疗。不同年龄患者对心室率缓慢的耐受程度不同,儿童由于心脏储备功能相对较弱,更易出现严重后果,所以对于儿童二度房室传导阻滞伴有明显症状或心室率过缓时,可能更早需要考虑临时起搏。对于有严重基础疾病的患者,如合并严重心力衰竭等,临时起搏的必要性也更高。
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临时心脏起搏通过经静脉放置起搏电极导管,将起搏器连接在患者身上,提供外在的起搏信号来维持合适的心率。在操作过程中要严格无菌操作,避免感染。对于不同年龄患者,在放置电极导管时要注意操作的轻柔程度,儿童血管较细,更要精准操作。同时,要密切观察患者起搏后的反应,如心率、心律等变化,以及有无并发症发生,如电极导管移位、感染等。
四、永久心脏起搏治疗
适应证:如果二度房室传导阻滞是永久性的,或者经药物等治疗效果不佳,患者有持续的症状,就需要考虑永久心脏起搏治疗。例如,患者反复出现头晕、黑矇等症状,经评估药物等治疗无法改善,就应考虑植入永久起搏器。不同年龄患者植入永久起搏器的决策也会有所不同,儿童先天性二度房室传导阻滞若符合适应证也需要考虑植入永久起搏器,而老年患者可能因多种基础疾病影响,在决策时要综合评估整体健康状况和起搏器植入的获益风险比。
术后注意事项: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需要注意保持植入部位的清洁干燥,避免剧烈活动,防止起搏器电极导管移位。不同年龄患者的活动限制要求不同,儿童需要家长特别看护,避免过度奔跑、碰撞等。同时,要定期随访,监测起搏器的功能、患者的症状等情况,根据随访结果调整起搏器参数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