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供血不足是什么原因
心肌供血不足可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因年龄、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等致内膜下脂质沉积形成斑块致管腔狭窄)、冠状动脉痉挛(吸烟、大量饮酒、情绪剧烈波动、某些药物等诱发,致冠脉一过性狭窄或闭塞)、血液成分改变(重度贫血致携氧能力下降、血液高凝状态易形成血栓阻塞冠脉分支)、心脏负荷过重(高血压使左心室压力负荷加重、主动脉瓣狭窄致左心室射血受阻使心肌耗氧增多而供血相对不足)及少见的先天性冠状动脉异常等。
一、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1.发病机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是引起心肌供血不足最常见的原因。随着年龄增长(一般40岁后易逐渐发生)、高脂血症(血液中胆固醇、甘油三酯等脂质成分升高,易沉积在冠状动脉管壁)、高血压(长期高血压使血管壁承受压力增大,损伤血管内皮,促进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糖尿病(可导致血管内皮功能紊乱,加速动脉粥样硬化进程)等因素影响,冠状动脉内膜下脂质沉积,逐渐形成粥样硬化斑块,使冠状动脉管腔狭窄,血流通过受阻,心肌供血减少。例如,大量流行病学研究显示,有高血压病史的人群发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进而导致心肌供血不足的风险显著高于无高血压人群。
二、冠状动脉痉挛
1.诱发因素及影响:某些因素可引起冠状动脉痉挛,如吸烟(烟草中的尼古丁等成分可刺激血管收缩)、大量饮酒、情绪剧烈波动(如过度紧张、焦虑、愤怒等)、某些药物(如麦角新碱等)。冠状动脉痉挛会导致冠状动脉一过性狭窄或闭塞,使心肌血流突然减少,引发心肌供血不足。年轻人群中因情绪波动诱发冠状动脉痉挛导致心肌供血不足的情况也时有发生,长期精神压力大的人群相对更易出现这种情况。
三、血液成分改变
1.贫血的影响:重度贫血时,血液携氧能力明显下降。血红蛋白是携带氧气的重要物质,贫血患者血红蛋白含量降低,单位体积血液运输氧气的量减少,为满足心肌代谢需求,心脏需增加泵血来弥补氧气输送不足,但可能仍无法满足,从而导致心肌供血相对不足。例如,长期慢性贫血患者,逐渐会出现活动后心悸、胸闷等心肌供血不足相关表现。
2.血液高凝状态:某些疾病或情况可导致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如恶性肿瘤患者、长期卧床患者等。血液高凝状态易形成血栓,若血栓阻塞冠状动脉分支,会使相应心肌区域供血中断,引发心肌供血不足。长期卧床的老年人,由于活动少,血液流动缓慢,更易出现血液高凝,增加心肌供血不足风险。
四、心脏负荷过重
1.高血压性心脏负荷过重:高血压患者外周血管阻力增大,心脏射血时需要克服的阻力增加,左心室压力负荷加重。为了维持正常的血液循环,左心室逐渐肥厚,心肌耗氧量增加,而冠状动脉供血相对不足,导致心肌供血不足。中年以上患有高血压且血压控制不佳的人群,发生这种情况的几率较高。
2.主动脉瓣狭窄:主动脉瓣狭窄时,左心室向主动脉射血受阻,左心室压力负荷增加。心肌为了克服瓣口狭窄的阻力,需加强收缩,耗氧量增多,而冠状动脉供血不能相应增加,从而引起心肌供血不足。各年龄段均可发生主动脉瓣狭窄,但随着年龄增长,退行性变导致的主动脉瓣狭窄较为常见。
五、其他少见原因
1.先天性冠状动脉异常:如冠状动脉起源异常、冠状动脉瘘等。先天性冠状动脉异常可导致心肌供血的路径或血流情况异常,使心肌供血不足。这类情况相对较少见,但一旦存在会影响心肌正常血供,在儿童或青少年中也可能因先天性冠状动脉异常出现心肌供血不足相关症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