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治疗方法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治疗分急性发作期和预防复发期,急性发作期有刺激迷走神经法和药物治疗,预防复发有药物预防和导管消融治疗,特殊人群如儿童、老年、女性患者治疗各有注意事项,儿童治疗需谨慎,老年要考虑基础疾病,女性妊娠期治疗特殊且需关注生理因素影响
一、急性发作期的治疗
1.刺激迷走神经法:对于无器质性心脏病且病情较轻的患者,可尝试通过刺激迷走神经来终止发作。如让患者深呼吸后屏气,再用力呼气(Valsalva动作);或用手指刺激咽喉部引起恶心反射;颈动脉窦按摩也是一种方法,但需注意按摩时应单侧进行,每次不超过5秒,且有脑血管疾病的患者禁忌此操作。该方法通过刺激迷走神经,反射性地兴奋迷走神经,从而终止室上性心动过速发作,其原理是增加迷走神经张力,减慢房室结传导。
2.药物治疗:可选用腺苷,腺苷起效迅速,半衰期短,一般静脉注射后数秒内即可发挥作用,但可能会引起短暂的面色潮红、呼吸困难、胸痛等不良反应。对于不能耐受腺苷的患者,可选用维拉帕米,静脉注射维拉帕米能有效终止室上性心动过速,但需注意注射速度要慢,且低血压及心力衰竭患者慎用;普罗帕酮也可用于终止发作,严重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严重房室传导阻滞患者禁用。
二、预防复发的治疗
1.药物预防:对于有频繁发作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患者,可长期口服药物预防发作。如β受体阻滞剂,像美托洛尔等,通过减慢心率、降低心肌耗氧量来预防发作,适用于无器质性心脏病或有轻度器质性心脏病且心率偏快的患者,但支气管哮喘患者禁用;普罗帕酮也可用于长期预防,其作用机制是阻断心肌的快钠通道,减慢传导速度等,但同样需注意其禁忌证。
2.导管消融治疗:对于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或频繁发作的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导管消融治疗是一种有效的根治方法。其原理是通过导管将射频电流或冷冻能量传递到心脏内的异常传导通路,破坏异常传导组织,从而达到根治的目的。该方法对于年龄较大、无严重基础疾病且发作频繁影响生活质量的患者较为适用,但对于儿童患者需谨慎评估,因为儿童心脏结构和功能仍在发育中,存在一定的手术风险。
三、特殊人群的注意事项
1.儿童患者:儿童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治疗需更加谨慎。在急性发作期,刺激迷走神经法可尝试,但要轻柔操作,避免造成损伤。药物使用上应优先选择对儿童相对安全的方法,尽量避免使用可能对儿童心脏功能产生较大影响的药物。导管消融治疗在儿童中的应用需严格掌握适应证,充分评估手术风险,因为儿童的心脏生理特点与成人不同,术后恢复也可能有其特殊性。
2.老年患者:老年患者常合并有其他基础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压等。在治疗时,要充分考虑其基础疾病情况。药物选择上需避免使用对肝肾功能影响较大或可能加重基础疾病的药物。例如,在使用维拉帕米时,要密切监测患者的血压和心功能,因为老年患者对药物的耐受性较差。对于导管消融治疗,要综合评估患者的全身状况和手术风险,权衡利弊后再决定是否进行。
3.女性患者:女性患者在妊娠期发生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时,治疗需特别谨慎。一般首先尝试刺激迷走神经法等非药物方法,若无效再考虑药物治疗,且要选择对胎儿影响较小的药物。在导管消融治疗方面,妊娠期应避免进行,产后再根据具体情况评估是否需要进行治疗。同时,女性患者在月经周期等生理变化时,心律失常的发作可能会有一定变化,治疗时需关注这些生理因素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