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食管异物怎么治
食管异物的诊断评估包括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如X线、食管镜检查);治疗方法有内镜下取出异物(大部分食管异物首选,需经验丰富医师操作)和外科手术治疗(异物嵌顿严重或出现严重并发症时采用);并发症预防及处理包括食管黏膜损伤、食管穿孔、纵隔感染的预防和相应处理;特殊人群中婴幼儿症状不典型需密切观察尽早就诊,学龄儿童需加强监管和心理安抚。
一、诊断评估
1.病史采集:详细询问患儿是否有异物吞食史,包括异物的种类、大小、吞食时间等,不同年龄小儿吞食异物情况有差异,婴幼儿可能因好奇将小物件放入口中误吞,学龄儿童可能因进食时打闹等吞食较大食物块等,这对判断异物位置和制定治疗方案至关重要。
2.体格检查:重点检查颈部、胸部等部位,了解有无压痛、肿胀等情况,小儿因表述不清,体格检查是发现食管异物相关体征的重要手段。
3.辅助检查:
X线检查:对于金属异物可直接显示,对于非金属异物可通过间接征象辅助判断,如食管内气体、液体潴留等情况,但小儿进行X线检查需注意辐射防护。
食管镜检查:是诊断食管异物的金标准,不仅能明确异物是否存在,还能确定异物的位置、形态等,对于小儿食管镜检查需选择合适的镜体,操作要轻柔,避免损伤食管黏膜。
二、治疗方法
1.内镜下取出异物
适应证:大部分食管异物均可通过内镜取出,当异物位于食管且患儿一般情况较好时,应首选内镜下取出。
操作过程:根据异物的位置和形态选择合适的内镜,经口腔将内镜插入食管,找到异物后用异物钳等工具将异物取出,小儿内镜操作需要经验丰富的医师进行,以确保安全取出异物,减少并发症发生。
2.外科手术治疗
适应证:当异物嵌顿严重,内镜无法取出,或出现食管穿孔、纵隔感染等严重并发症时,需进行外科手术治疗。小儿食管壁较薄,食管穿孔等并发症风险相对较高,因此对于食管异物的处理要谨慎,尽量首选内镜取出。
三、并发症预防及处理
1.食管黏膜损伤
预防:在进行内镜检查或取出异物过程中,操作要轻柔,选择合适的器械,避免过度用力损伤食管黏膜。小儿食管黏膜娇嫩,更需注意操作的精细程度。
处理:若发生食管黏膜损伤,可给予患儿禁食、抑酸、保护黏膜等治疗,密切观察患儿有无发热、胸痛等症状,如出现感染等情况需及时进行抗感染等相应处理。
2.食管穿孔
预防:严格规范内镜操作,对于估计内镜取出困难的异物,提前做好外科手术准备。小儿食管穿孔后病情变化快,早期预防至关重要。
处理:一旦发生食管穿孔,需立即禁食,进行抗感染治疗,并根据穿孔的严重程度决定是保守治疗还是外科手术修补,小儿食管穿孔的治疗需要多学科协作,积极救治以改善预后。
3.纵隔感染
预防:对于食管异物导致的食管穿孔等情况,及时有效的抗感染预防是关键。
处理:一旦发生纵隔感染,需加强抗感染治疗,根据感染的严重程度可能需要引流等处理,小儿纵隔感染病情进展迅速,要密切监测患儿生命体征等变化,积极治疗。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婴幼儿:婴幼儿吞食异物后症状可能不典型,家长需密切观察婴幼儿的精神状态、进食情况等,一旦怀疑有食管异物,应尽早就诊,婴幼儿进行内镜等检查时要特别注意安抚,减少其应激反应。
2.学龄儿童:学龄儿童吞食异物多与不良生活习惯有关,如进食时打闹等,家长要加强对学龄儿童的监管,教育其养成良好的进食习惯,减少食管异物的发生风险,在治疗过程中要注重心理安抚,减轻患儿的恐惧心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