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需用哪些药
抗血小板药物中阿司匹林抑制COX减少TXA?生成抑制血小板聚集,氯吡格雷是ADP受体拮抗剂,二者有不同适用及注意情况;抗凝药物里普通肝素需监测APTT,低分子肝素抗凝稳定出血风险低;溶栓药物尿激酶可溶解血栓但需防出血,rt-PA选择性强出血风险低;β受体阻滞剂美托洛尔可减心率耗氧但有禁用情况,老年用需监测;ACEI卡托普利可扩张血管改善预后但有禁忌,老年用需监测肾功能血钾。
一、抗血小板药物
1.阿司匹林:通过抑制环氧化酶(COX)的活性,减少血栓素A?(TXA?)生成,从而抑制血小板聚集。大量临床研究证实,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服用阿司匹林可降低死亡率和再梗死率。对于无禁忌证的患者应尽早服用。但哮喘患者、严重胃肠道疾病患者等需谨慎,哮喘患者使用可能诱发哮喘发作,严重胃肠道疾病患者可能加重出血风险。
2.氯吡格雷:为二磷酸腺苷(ADP)受体拮抗剂,可抑制ADP介导的血小板活化和聚集。与阿司匹林联合使用,能进一步减少缺血事件发生。对于不能耐受阿司匹林的患者,可选用氯吡格雷。但存在出血风险,如消化道出血等,需密切监测患者出血情况,尤其老年患者,因其凝血功能可能相对较弱,更需关注。
二、抗凝药物
1.普通肝素:通过与抗凝血酶Ⅲ结合,增强其抗凝作用,抑制凝血因子Ⅱa和Ⅹa活性。在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治疗中,可用于辅助抗血小板治疗,预防血栓扩展等。但使用过程中需监测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根据结果调整剂量,避免出血并发症。老年患者因肾功能可能减退,需注意药物剂量调整,防止药物蓄积导致出血。
2.低分子肝素:相较于普通肝素,低分子肝素抗凝作用更稳定,出血风险相对较低。其半衰期较长,可每日1-2次皮下注射。同样需注意出血等不良反应,对于有出血倾向、严重肝肾功能不全等患者需谨慎使用。老年患者使用时也需关注肾功能及出血情况。
三、溶栓药物
1.尿激酶:直接激活纤溶酶原变为纤溶酶,溶解冠脉内的血栓。临床研究表明,发病12小时内使用尿激酶溶栓可使梗死相关血管再通率较高,改善患者预后。但使用过程中需警惕出血并发症,如脑出血等,对于有脑出血病史、近期有重大手术等患者禁用。老年患者因机体功能减退,发生出血等严重并发症的风险更高,使用时需严格评估。
2.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选择性激活血栓中的纤溶酶原,对全身纤溶活性影响较小,出血风险相对较低。能更有效地开通梗死相关血管,但价格相对较高。使用时同样需监测出血情况,对于年龄较大患者,需综合评估其出血风险与获益。
四、β受体阻滞剂
1.美托洛尔:通过抑制心脏β?受体,减慢心率、降低心肌耗氧量。多项临床研究显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使用美托洛尔可降低死亡率和再梗死率。但严重心动过缓(心率<50次/分钟)、房室传导阻滞Ⅱ-Ⅲ度、低血压(收缩压<90mmHg)患者禁用。老年患者使用时需密切监测心率、血压等指标,因为老年患者对药物的耐受性可能较差。
五、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
1.卡托普利:通过抑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减少血管紧张素Ⅱ生成,扩张血管,降低心脏后负荷。临床研究证实,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左心室功能不全的患者使用ACEI可改善预后。但存在干咳、低血压、高钾血症等不良反应。对于双侧肾动脉狭窄、严重肾功能不全(肌酐清除率<30ml/min)患者禁用。老年患者使用时需注意监测肾功能及血钾水平,因为老年患者肾功能可能减退,更容易出现高钾血症等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