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性休克和中毒性休克一样吗
感染性休克由微生物及其毒素等产物引起,常见病因多样,不同年龄人群病原体有差异,临床表现有体温、心率、呼吸、血压、皮肤、尿量等异常及儿童非特异性表现;中毒性休克主要由金黄色葡萄球菌毒素导致,有高热、低血压、皮疹、黏膜充血及多器官功能障碍表现。诊断上感染性休克结合病史、表现及实验室检查,中毒性休克靠临床表现、细菌学及毒素检测并与其他休克鉴别。治疗上感染性休克需早期液体复苏、抗感染及维持脏器功能,中毒性休克要停用诱因、针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抗菌及支持对症治疗,二者有区别但都致严重多器官功能障碍,需准确鉴别治疗,特殊人群需个体化处理
感染性休克:是由微生物及其毒素等产物所引起的脓毒病综合征伴休克。常见病因包括革兰阴性菌(如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等)、革兰阳性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真菌、病毒等感染。不同年龄人群感染性休克的常见病原体有所差异,儿童感染性休克常见病原体多为细菌,如肺炎链球菌等;老年人可能因基础疾病等因素,感染病原体种类更复杂。
中毒性休克:狭义的中毒性休克主要指中毒性休克综合征(TSS),是由金黄色葡萄球菌产生的毒素引起的急性、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其病因主要是金黄色葡萄球菌产生的致病毒素,如中毒性休克综合征毒素-1(TSST-1)等。
临床表现方面
感染性休克:患者可出现体温异常,可为高热(体温>38.3℃)或低体温(体温<36℃);心率增快,超过相应年龄正常心率范围;呼吸急促;血压下降,收缩压低于相应年龄正常范围,脉压差减小;皮肤表现可出现花斑、四肢厥冷等;尿量减少等。不同年龄儿童感染性休克的临床表现有其特点,例如婴儿可能表现为精神萎靡、拒食等非特异性表现。
中毒性休克:典型表现包括高热(体温可达39℃以上)、低血压、皮疹(如猩红热样皮疹等)、黏膜充血(如眼结膜、咽部、阴道黏膜充血)等,随后可出现多器官功能障碍的表现,如肝肾功能损害、呼吸衰竭等。
诊断与鉴别诊断方面
感染性休克:需要结合病史(有无感染灶等)、临床表现(上述相关表现)以及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及分类等)、血培养(寻找病原菌)、降钙素原(PCT)等炎症标志物检测。PCT在感染性休克时通常升高,对诊断有一定提示作用。
中毒性休克: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细菌学检查(如从感染灶等部位培养出金黄色葡萄球菌)以及毒素检测等。需要与其他原因引起的休克,如过敏性休克、心源性休克等进行鉴别。例如过敏性休克有明确的过敏史,有皮疹、瘙痒等过敏相关表现,血嗜酸性粒细胞等可能升高;心源性休克多有心脏基础疾病,如心肌梗死等,有心脏相关的体征和检查异常,如心电图ST-T改变等。
治疗方面
感染性休克:治疗包括早期液体复苏,补充血容量,常用晶体液和胶体液;抗感染治疗,根据病原菌选用合适的抗菌药物;维持重要脏器功能,如维持呼吸、循环、肾功能等。
中毒性休克:治疗主要是停用可能诱发中毒性休克综合征的物品(如阴道棉塞等),使用抗菌药物针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治疗,同时进行支持对症治疗,如维持血压、呼吸等功能。
感染性休克和中毒性休克有一定区别,感染性休克由多种病原体感染引起,而中毒性休克主要由金黄色葡萄球菌毒素导致,但二者都可导致严重的循环衰竭等多器官功能障碍,在临床中需要准确鉴别诊断并进行相应治疗。对于特殊人群,如儿童感染性休克需特别关注其各器官功能发育不完善的特点,治疗中液体复苏等需更精准;中毒性休克在特殊人群中也需根据其自身生理病理特点进行个体化处理,以保障患者的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