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有哪些症状
非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会引发生长发育迟缓,表现为婴幼儿体重、身高增长慢;有呼吸困难症状,活动后加重且部分重症安静时也可出现;因肺循环血量增多易反复呼吸道感染;心输出量减少致患儿乏力;心脏听诊可发现不同类型有不同特点的心脏杂音
一、生长发育迟缓
非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可能存在生长发育迟缓的情况,这与心脏功能异常导致机体长期处于相对缺氧、营养供应相对不足等因素有关。例如,在婴幼儿时期,体重增长可能跟不上正常儿童的速度,身高增长也可能相对缓慢,这是因为心脏泵血功能受限,影响了全身的血液循环和营养物质的输送,进而影响身体的正常生长发育,不同年龄段的患儿表现可能有所差异,婴儿期可能更易出现体重不增或增长缓慢的明显表现。
二、呼吸困难
1.活动后加重:患儿在进行轻度活动,如爬行、走路等时,就可能出现呼吸困难的症状。这是由于心脏结构和功能异常,导致肺循环淤血,影响了肺部的气体交换。例如,患有房间隔缺损等非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的患儿,在活动时身体对氧气的需求增加,但心脏无法有效地将血液泵送到肺部进行充分氧合,从而出现呼吸急促、困难的表现。不同年龄患儿活动耐量不同,幼儿可能表现为玩耍后容易气喘吁吁,较大儿童可能在跑步等运动后呼吸困难更为明显。
2.安静时也可出现:部分病情较重的非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在安静状态下也可能有呼吸困难的表现,这提示心脏功能已经严重受损。比如大型室间隔缺损的患儿,心脏左右心之间存在较大的分流,导致肺循环血量明显增加,肺淤血严重,即使在安静休息时也会有呼吸不畅的感觉,表现为呼吸频率增快、胸廓起伏明显等。
三、反复呼吸道感染
由于肺循环血量增多,非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肺部容易淤血,这使得肺部的抵抗力下降,容易发生反复的呼吸道感染。例如,房间隔缺损患儿,左心房压力高于右心房,左心房血液会分流至右心房,导致肺循环血流量增加,肺内充血,易引发肺部感染,表现为咳嗽、咳痰、发热等呼吸道感染症状,且相较于正常儿童更容易反复发生,因为肺部的炎症环境不利于病情的恢复,而反复的呼吸道感染又会进一步加重心脏的负担,形成恶性循环。不同年龄段患儿呼吸道感染的表现可能有所不同,婴幼儿可能以发热、咳嗽、气促等较为典型的呼吸道感染症状为主,较大儿童可能类似成人的呼吸道感染表现但相对更易反复。
四、乏力
患儿常感到全身乏力,这是因为心脏功能异常导致心输出量减少,全身组织器官的血液灌注不足,氧气供应相对缺乏。例如,动脉导管未闭的患儿,由于主动脉血液分流至肺动脉,使体循环血量减少,机体各组织得不到充足的血液和氧气供应,就会出现乏力的症状,表现为活动耐力下降,不愿意进行原本可以完成的活动,如原本能自己玩耍较长时间,患病后很快就感到疲倦、乏力而需要休息。不同年龄患儿乏力的表现程度和方式有差异,幼儿可能表现为玩耍时容易疲劳、嗜睡等,较大儿童可能自觉体力不如以前,容易感到疲倦。
五、心脏杂音
通过心脏听诊可发现心脏杂音是非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常见的体征之一。不同类型的非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其心脏杂音的特点有所不同。例如,室间隔缺损时可在胸骨左缘第3-4肋间闻及响亮粗糙的全收缩期杂音;房间隔缺损时多在胸骨左缘第2-3肋间闻及收缩期喷射样杂音等。心脏杂音的产生是由于心脏结构异常导致血液流动时产生湍流所致,但需要注意的是,并非所有心脏杂音都意味着患有先天性心脏病,一些正常儿童也可能存在生理性杂音,但先天性心脏病的杂音往往有其特定的特征和强度等表现,可作为初步筛查的依据之一,但最终确诊还需要结合其他检查手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