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中毒性休克的治疗原则
感染中毒性休克治疗原则包括恢复组织灌注与氧供,通过液体复苏、应用血管活性药物;控制感染,寻找清除感染源、使用抗菌药物;器官功能支持,呼吸、循环、肾功能支持;其他治疗,应用糖皮质激素、控制血糖,不同年龄患者治疗有差异。
一、恢复组织灌注与氧供
1.液体复苏:是治疗感染中毒性休克的首要措施,需快速补充晶体液,如0.9%氯化钠溶液等,严重感染性休克患者最初6小时内至少应输注30ml/kg的晶体液,对于合并白蛋白降低的患者可考虑输注胶体液,如白蛋白等。不同年龄患者对液体复苏的反应存在差异,儿童患者在液体复苏时需更密切监测液体平衡及生命体征变化,婴儿和儿童的初始液体复苏可选用20ml/kg的等张晶体液快速静脉输注,必要时可重复。
2.血管活性药物应用:在充分液体复苏后仍存在低血压或液体复苏困难时,需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如去甲肾上腺素可用于维持平均动脉压≥65mmHg,多巴胺适用于心输出量低而左心室充盈压和外周血管阻力正常的患者等。不同年龄患者对血管活性药物的反应不同,儿童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时需严格根据体重计算剂量,并密切监测血压、心率等指标。
二、控制感染
1.寻找感染源并清除:尽快明确感染灶,如为腹腔感染需进行手术引流等操作,肺部感染需积极控制肺部感染灶等。对于不同年龄、不同基础疾病的患者,感染源的寻找和清除方式有所不同,例如儿童感染中毒性休克可能由肺炎、脑膜炎等多种感染源引起,需根据具体病情进行针对性处理,同时要考虑儿童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等特点,在清除感染源过程中需特别注意操作的安全性和对儿童机体的影响。
2.抗菌药物使用:尽早使用抗菌药物,初始经验性抗感染治疗应覆盖可能的病原菌,根据病情、感染部位等调整抗菌药物。不同年龄患者的抗菌药物选择有差异,儿童由于肝肾功能发育不完全等因素,需选择对肝肾功能影响小且适合儿童的抗菌药物,如儿童肺炎链球菌感染可选用青霉素等,但需注意剂量和用药途径等。
三、器官功能支持
1.呼吸支持:当患者出现低氧血症时需给予氧疗,根据病情可选用鼻导管吸氧、面罩吸氧或机械通气等。对于不同年龄患者,机械通气的参数设置和管理不同,儿童机械通气时需考虑其胸廓、气道等解剖生理特点,选择合适的潮气量、呼吸频率等参数,避免过度通气或通气不足对儿童机体造成不良影响。
2.循环支持:除了液体复苏和血管活性药物应用外,还需监测心脏功能,必要时使用正性肌力药物如多巴酚丁胺等,对于存在心功能不全的患者进行相应的心脏支持治疗。不同年龄患者心功能特点不同,婴儿和儿童心功能储备相对较低,在使用正性肌力药物时需密切监测心率、血压及心脏功能指标变化。
3.肾功能支持:注意维持肾功能,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及时处理肾功能不全情况,必要时进行肾脏替代治疗。不同年龄患者肾脏功能发育程度不同,儿童肾脏对药物的代谢和排泄能力较弱,在使用可能影响肾功能的药物时需谨慎,并密切监测肾功能指标,如肌酐、尿素氮等。
四、其他治疗
1.糖皮质激素应用:对于严重感染中毒性休克患者,在充分液体复苏和血管活性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时可考虑使用糖皮质激素,如氢化可的松等。但需注意不同年龄患者使用糖皮质激素的剂量和疗程差异,儿童使用糖皮质激素时需权衡其抗炎作用和可能的不良反应,如对生长发育的影响等。
2.血糖控制:将血糖控制在7.8~10.0mmol/L之间,对于感染中毒性休克患者,需密切监测血糖变化,可通过胰岛素等药物进行血糖调控,不同年龄患者的血糖控制目标在实际操作中需根据个体情况适当调整,同时要注意儿童低血糖的风险,在血糖调控过程中需谨慎操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