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怎么办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可通过心电图诊断,发作时患者有心悸等表现,不同人群诱因有别。急性发作可采用刺激迷走神经方法,如Valsalva动作、按压颈动脉窦等,无效或严重则需医疗设施干预。可通过生活方式调整(规律作息、适度运动、情绪管理)和治疗基础疾病预防发作,儿童和老年患者有特殊注意事项。
一、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识别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发作时,患者会感觉心悸、胸闷,可通过心电图检查明确诊断,心电图会显示快速而规则的心律,心率通常在150-250次/分钟等特征性表现。不同年龄人群都可能发生,儿童若有此类发作,可能表现为突然哭闹不安等异常表现;成年人则多是突然出现上述心悸等症状。生活方式方面,过度劳累、精神紧张等可能诱发发作,有基础心脏病史的人群相对更易发病。
二、急性发作时的处理措施
(一)刺激迷走神经方法
1.Valsalva动作:让患者深吸气后屏气,再用力做呼气动作,适用于成人,但儿童需谨慎使用,因为可能对心肺功能产生一定影响。原理是通过增加胸腔压力,反射性地兴奋迷走神经,终止心动过速。
2.按压颈动脉窦:成人可尝试,患者取仰卧位,头偏向一侧,先按压一侧颈动脉窦,每次按压时间不超过10-15秒,若无效间隔数分钟后再按压另一侧,注意不能同时按压两侧,儿童禁用此方法,因为可能导致严重的心动过缓甚至心跳骤停等危险。
3.刺激咽部:用压舌板等刺激患者咽部引起恶心反射,适用于成人,儿童使用需谨慎,可能引起呕吐等不适。
(二)医疗设施干预
若上述方法无效或患者症状严重,需及时就医,在医院可采用药物复律,如静脉注射腺苷等药物,但需严格遵循医疗规范由专业医护人员操作。对于一些情况紧急且药物复律困难的患者,还可能采用食管心房调搏、电复律等方法,电复律需在患者病情允许且有专业设备和医护人员操作的情况下进行。
三、预防发作的措施
(一)生活方式调整
1.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睡眠,成年人一般建议7-8小时/天的睡眠时间,儿童则需根据年龄保证相应时长的睡眠,良好的作息有助于维持自主神经功能稳定,减少心动过速发作。
2.适度运动:根据自身情况进行适度运动,如成年人可选择慢跑、游泳等有氧运动,儿童可进行适合年龄的户外活动,如跳绳等,但要避免过度劳累,运动强度以微微出汗、不感觉疲劳为宜,运动可增强心肺功能,但要注意运动时的身体感受,若出现不适需及时停止。
3.情绪管理:保持心情舒畅,避免长期处于紧张、焦虑、愤怒等不良情绪中,可通过听音乐、冥想等方式调节情绪,成年人可尝试瑜伽等放松身心的活动,儿童则可通过家长引导营造轻松的家庭氛围来缓解压力。
(二)治疗基础疾病
对于有基础心脏病等病史的人群,如患有冠心病、心肌病等,需积极治疗基础疾病,遵循医嘱按时服药,控制基础疾病的进展,因为基础疾病的控制有助于降低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发作风险。例如,冠心病患者需规范使用改善心肌缺血、抗血小板等药物,定期复查心脏相关指标。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一)儿童患者
儿童发生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时,家长要保持冷静,首先尝试轻柔的刺激迷走神经方法,如给儿童喂温水等,但要注意力度和方式,避免造成儿童不适。及时送医时要向医生详细告知儿童的发病情况、既往病史等,因为儿童的生理特点与成人不同,在治疗和处理上有其特殊性,医生会根据儿童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二)老年患者
老年患者发生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时,由于老年人生理功能衰退,对各种治疗措施的耐受性可能较差。在采取刺激迷走神经方法时要更加谨慎,因为可能引发其他心血管事件。就医过程中要向医生详细告知既往病史、目前正在服用的药物等情况,医生在选择治疗方案时会充分考虑老年人的肝肾功能、基础疾病等多方面因素,选择相对安全有效的治疗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