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尖瓣狭窄是怎么回事
二尖瓣狭窄是因二尖瓣结构和功能异常致左心房血液流入左心室受阻的心脏疾病,病因以风湿热常见,还有先天性发育异常、老年退行性变等;病理生理改变是左心房压力升高致肺淤血等,进而右心衰竭;临床表现有症状(呼吸困难等)和体征(心尖区杂音等);诊断靠超声心动图等;治疗与管理包括一般治疗(定期随访等)、药物治疗(缓解症状等)、介入及手术治疗(依病情选),不同年龄人群有不同特点。
一、定义与病因
二尖瓣狭窄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二尖瓣结构和功能异常,使得二尖瓣开放受限,左心房血液流入左心室受阻的一种心脏疾病。其病因以风湿热最为常见,多发生于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后,反复的风湿热发作引起二尖瓣炎症、纤维化、钙化等病变,逐渐导致瓣口狭窄;此外,先天性发育异常、老年退行性变等也可引发二尖瓣狭窄。不同年龄、性别的人群发病情况有所不同,风湿性二尖瓣狭窄多见于20-40岁的青壮年,女性发病率相对略高;而老年退行性变导致的二尖瓣狭窄则多见于老年人。生活方式方面,长期的链球菌感染环境等可能增加风湿热相关二尖瓣狭窄的发生风险,有风湿热病史且未规范治疗的人群更易出现二尖瓣狭窄。
二、病理生理改变
正常情况下,二尖瓣开放时左心房血液顺利流入左心室,当发生二尖瓣狭窄时,左心房血液流出受阻,左心房压力升高,进而导致左心房扩大。长期左心房压力升高会引起肺静脉和肺毛细血管压力升高,导致肺淤血,患者可出现呼吸困难等症状。随着病情进展,右心室后负荷增加,逐渐出现右心室肥厚、扩张,最终可发展为右心衰竭。不同年龄人群对病理生理改变的耐受程度不同,老年人心脏储备功能下降,可能更快出现心功能不全的表现;儿童患者由于心脏处于生长发育阶段,二尖瓣狭窄对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影响可能会更显著地干扰其生长发育。
三、临床表现
1.症状:轻度二尖瓣狭窄可无明显症状,随着病情进展,患者会出现呼吸困难,多在活动后加重,严重时可出现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端坐呼吸等,还可伴有咳嗽、咯血等症状,咯血可表现为痰中带血或大量咯血。此外,患者还可能出现乏力、疲倦等心排血量不足的表现。不同性别患者症状表现差异不大,但女性在妊娠、分娩等特殊生理时期,由于循环血量增加,可能会使症状加重。年龄较小的患者可能因呼吸困难影响生长发育,表现为生长迟缓等情况。
2.体征:心尖区可闻及舒张中晚期低调的隆隆样杂音,是二尖瓣狭窄的特征性杂音;还可触及舒张期震颤。严重二尖瓣狭窄患者可出现二尖瓣面容,表现为两颧绀红。
四、诊断方法
1.超声心动图:是诊断二尖瓣狭窄最可靠的方法。可明确二尖瓣狭窄的程度,观察二尖瓣瓣叶的形态、活动度以及瓣口面积等情况。通过超声心动图还能评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如左心房、右心室的大小,肺动脉压力等。不同年龄患者的超声心动图表现可能因心脏大小和结构的差异而略有不同,但基本的诊断指标是一致的。
2.X线检查:可见左心房增大,肺动脉段突出,肺淤血等表现。
3.心电图检查:可出现“二尖瓣型P波”,P波增宽且有切迹,还可能出现心房颤动等心律失常表现。
五、治疗与管理
1.一般治疗:对于无症状的轻度二尖瓣狭窄患者,需定期随访,注意避免剧烈运动,预防链球菌感染,因为链球菌感染可诱发风湿热复发,加重二尖瓣狭窄病情。对于有风湿热活动的患者,需积极抗链球菌感染治疗。不同年龄人群的一般治疗需根据其具体情况调整,儿童患者要特别注意预防链球菌感染,减少风湿热复发的机会;老年人则要注意适度运动,避免过度劳累。
2.药物治疗:主要用于缓解症状和控制并发症,如使用利尿剂减轻肺淤血和水肿;使用抗凝药物预防心房颤动患者的血栓形成等,但具体药物的使用需遵循相关指南,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决定。
3.介入治疗和手术治疗:对于有症状的中、重度二尖瓣狭窄患者,可考虑经皮球囊二尖瓣成形术等介入治疗或二尖瓣置换术等手术治疗。介入治疗和手术治疗的选择需综合考虑患者的年龄、病情严重程度等因素,年轻患者可能更倾向于保留自身瓣膜的介入治疗,而老年患者可能根据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