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确定肾性高血压
为确定是否为肾性高血压并明确病因,需进行多方面评估。包括了解基础病史,关注血压情况;测量血压,检查肾脏相关体征;进行尿液、肾功能等实验室检查;超声、CT或MRI等影像学检查;以及肾动脉造影等,综合各方面情况来确定肾性高血压及明确病因以制定治疗方案
一、病史采集
1.了解基础病史
详细询问患者有无肾脏疾病相关病史,如肾小球肾炎、多囊肾、糖尿病肾病等。不同年龄阶段人群肾脏疾病的好发情况不同,儿童时期常见先天性肾脏发育异常、急性肾小球肾炎等;中老年人则可能因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逐渐引发肾性高血压。例如,糖尿病患者若病程较长且血糖控制不佳,易出现糖尿病肾病,进而导致肾性高血压。
询问家族中是否有肾脏疾病或高血压家族史,因为某些遗传性肾脏疾病可能会遗传给后代,增加肾性高血压的发生风险。
2.关注血压情况
了解患者血压升高的起始时间、血压水平变化情况。肾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可能呈持续性升高,且部分患者血压升高较为顽固,难以通过一般的降压措施良好控制。不同年龄患者对血压升高的耐受程度不同,儿童可能因血压升高出现头痛、呕吐等表现相对较早被察觉,而老年人可能在血压长期升高后才逐渐出现相关症状。
二、体格检查
1.测量血压
反复测量不同时间的血压,双侧上肢血压都要测量,因为肾动脉狭窄等原因可能导致双侧上肢血压差异较大。正常成人双侧上肢血压差异一般小于10mmHg,若差异超过20mmHg,要高度怀疑肾动脉狭窄等肾性高血压相关病因。对于儿童,要根据不同年龄段使用合适的血压测量设备和方法,准确获取血压数值。
2.检查肾脏相关体征
触诊肾脏,了解肾脏大小、质地等情况。多囊肾患者肾脏可能明显增大,质地较硬;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肾脏可能缩小等。听诊腹部血管杂音,尤其是脐周及腰背部,肾动脉狭窄时可在相应部位闻及血管杂音,这是肾性高血压的重要体征之一,但要注意,部分正常人也可能因腹部动脉搏动等出现一过性杂音,需结合其他检查综合判断。
三、实验室检查
1.尿液检查
尿常规:查看尿中有无蛋白、红细胞、白细胞等。肾性高血压患者常伴有蛋白尿,蛋白尿的程度可能与肾脏病变的严重程度相关。例如,肾小球肾炎患者尿常规中常可见蛋白尿、血尿等。不同年龄患者尿液检查结果可能因生理差异有一定不同,儿童的肾脏浓缩稀释功能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尿液检查结果与成人有差异,需要结合儿童年龄特点进行判断。
24小时尿蛋白定量:准确评估尿蛋白排泄量,更精确地反映肾脏受损情况。肾性高血压患者24小时尿蛋白定量可能会升高,通过该检查可以为病情评估和治疗效果判断提供依据。
2.肾功能检查
血肌酐:血肌酐是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的重要指标。肾性高血压患者若肾脏病变严重,肾小球滤过功能受损,血肌酐水平会升高。不同年龄人群血肌酐的正常参考值不同,儿童血肌酐正常范围相对较成人低,随着年龄增长逐渐接近成人水平。
尿素氮:尿素氮升高也提示肾功能受损,当肾脏疾病导致肾小球滤过率下降时,尿素氮不能及时排出体外,血中尿素氮水平升高。同时,要注意蛋白质摄入、感染等因素对尿素氮水平的影响,在分析结果时需综合考虑。
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通过公式计算eGFR,更准确评估肾小球滤过功能状态,了解肾脏功能受损程度,对于判断肾性高血压的病情和预后有重要意义。
四、影像学检查
1.超声检查
肾脏超声可以观察肾脏大小、形态、结构,有无结石、囊肿、肿瘤等病变。对于多囊肾患者,超声可清晰显示肾脏内多个液性暗区;肾动脉超声可以查看肾动脉有无狭窄、血栓等情况,是筛查肾动脉狭窄的常用初步检查方法。儿童进行超声检查时要注意合理控制检查时间,避免不必要的辐射暴露,同时要由经验丰富的超声医师操作以保证检查结果准确性。
2.CT或MRI检查
CT血管造影(CTA):可以更清晰地显示肾动脉及肾脏实质情况,对于诊断肾动脉狭窄等病变具有较高的准确性。能够明确肾动脉狭窄的部位、程度等,为进一步治疗提供依据。
磁共振血管造影(MRA):无需使用含碘造影剂,对肾功能影响较小,尤其适用于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可以很好地显示肾动脉的形态和血流情况,有助于诊断肾性高血压的病因。
五、肾动脉造影
肾动脉造影是诊断肾动脉狭窄的“金标准”,可以直接观察肾动脉的形态、有无狭窄及狭窄程度等,但该检查为有创检查,有一定风险,如穿刺部位出血、造影剂过敏等,在进行检查前需充分评估患者情况,权衡利弊后决定是否进行。
通过以上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等多方面的综合评估,才能较为准确地确定是否为肾性高血压,并进一步明确其病因,为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