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判断是否继发性高血压
要判断是否为继发性高血压需从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多方面综合评估,病史采集要关注家族史、病程特点、伴随症状;体格检查包括双侧上肢血压测量、腹部血管杂音听诊、甲状腺检查;辅助检查有实验室检查(尿常规、血生化、RAAS测定)和影像学检查(超声、CT或MRI、心电图及心脏超声),不同人群判断有特点,需全面细致区分原发性和继发性高血压以采取针对性治疗。
一、病史采集
1.家族史:某些继发性高血压具有遗传倾向,如遗传性醛固酮增多症等,若家族中有亲属患有相关继发性高血压疾病,需高度警惕。比如遗传性醛固酮增多症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家族中若有此类患者,其他成员患该病的风险相对增加。
2.病程特点:原发性高血压通常起病隐匿,病程较长,进展相对缓慢;而继发性高血压的病程往往有其特殊之处,例如嗜铬细胞瘤引起的高血压,血压波动较大,可表现为阵发性高血压发作,有的患者可因情绪激动、劳累等诱因诱发血压急剧升高。年轻患者若短期内血压急剧升高,要优先考虑继发性高血压的可能,因为年轻人原发性高血压多为轻至中度,进展相对缓慢,不会在短期内出现血压的剧烈波动。
3.伴随症状:不同病因的继发性高血压伴有不同的伴随症状。例如肾实质性高血压,患者多有肾小球肾炎、糖尿病肾病等肾脏疾病的既往史,同时伴有蛋白尿、水肿等肾脏受损的表现;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除了高血压外,还可出现低钾血症相关表现,如乏力、四肢麻木、周期性瘫痪等;嗜铬细胞瘤患者除了血压波动大外,还可能伴有头痛、心悸、多汗等典型的“三联征”表现。
二、体格检查
1.血压测量:双侧上肢血压测量,正常情况下双侧上肢血压差异应小于10mmHg,若双侧上肢血压差异超过20mmHg,要考虑主动脉缩窄等血管性疾病导致的继发性高血压可能。例如主动脉缩窄时,缩窄部位远端的血压降低,而近端血压升高,导致双侧上肢血压差异明显。
2.腹部血管杂音:听诊腹部有无血管杂音,若在腹部脐周或背部听到收缩期血管杂音,提示可能存在肾动脉狭窄。肾动脉狭窄时,肾缺血刺激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导致血压升高,同时可闻及血管杂音。
3.甲状腺检查:继发性高血压中,甲状腺功能亢进也可导致血压升高,通过触诊甲状腺了解甲状腺大小、质地等情况,若甲状腺肿大伴血管杂音,提示甲状腺功能亢进可能,因为甲状腺功能亢进时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代谢加快,心率增快,心输出量增加,从而引起血压升高。
三、辅助检查
1.实验室检查
尿常规:肾实质性高血压患者尿常规可出现蛋白尿、血尿、管型尿等;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尿常规可有无菌性白细胞尿等表现。例如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尿常规中可出现大量蛋白尿,尿蛋白定量往往超过1g/24h。
血生化:检测血钾水平,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多有低钾血症;检测肾功能,肾实质性高血压患者肾功能可出现异常,如血肌酐升高、肾小球滤过率下降等;检测甲状腺功能,甲状腺功能亢进时血清甲状腺激素(T3、T4)升高,促甲状腺激素(TSH)降低。
血浆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测定:肾动脉狭窄时,患侧肾素分泌增加,血浆肾素活性升高;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根据病因不同,醛固酮水平升高,同时肾素活性降低。例如单侧肾动脉狭窄患者,患侧肾素水平明显高于健侧,通过双侧肾静脉采血测定肾素活性有助于定位诊断。
2.影像学检查
超声检查:超声可用于检查肾脏大小、形态,肾动脉情况等。例如肾动脉超声可初步筛查肾动脉狭窄,观察肾动脉内径、血流情况等;对于肾上腺疾病,如嗜铬细胞瘤、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等,肾上腺超声也可作为初步筛查手段,肾上腺嗜铬细胞瘤超声表现为肾上腺区圆形或椭圆形肿块,边界清晰。
CT或MRI检查:CT血管造影(CTA)或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可清晰显示肾动脉、主动脉等血管情况,对于肾动脉狭窄、主动脉缩窄等血管性疾病的诊断价值较高;肾上腺CT或MRI有助于发现肾上腺肿瘤,如嗜铬细胞瘤、肾上腺腺瘤等导致的继发性高血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在CT或MRI上多表现为边界清楚的占位性病变。
心电图及心脏超声:长期高血压无论是原发性还是继发性,都可对心脏产生影响,通过心电图可发现左心室肥厚等心肌受损表现,心脏超声可进一步评估心脏结构和功能,如左心室后壁厚度、左心室射血分数等,对于判断高血压对心脏的损害程度有重要意义,尤其在肾实质性高血压等可导致心功能受损的继发性高血压中,心脏超声检查更为重要。
通过以上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等多方面的综合评估,来判断是否为继发性高血压。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和病史的人群在判断过程中各有其特点,例如年轻女性出现难以控制的高血压伴有甲状腺功能异常表现时,要优先考虑甲状腺功能亢进相关的继发性高血压;老年患者若有腹部血管杂音等表现,需重点排查肾动脉狭窄等血管性疾病导致的继发性高血压。在整个判断过程中,要全面细致地考虑各种因素,以准确区分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从而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