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动脉狭窄高血压是怎么回事
肾动脉狭窄高血压是因肾动脉狭窄致血压升高,常见病因有动脉粥样硬化(中老年、有心血管危险因素者)和纤维肌性发育不良(中青年女性),病理生理机制是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激活及肾脏缺血致其他因素参与,临床表现有顽固性高血压、腹部血管杂音、肾功能减退等,诊断靠影像学检查(超声、CTA、MRA)和血液检查(血浆肾素活性等),治疗包括血管重建治疗(经皮肾动脉球囊扩张成形术、肾动脉支架置入术)和药物治疗(慎用ACEI或ARB类药物,联合其他降压药)
一、肾动脉狭窄高血压的定义
肾动脉狭窄高血压是由于肾动脉狭窄引起的血压升高状况。肾动脉是向肾脏供血的主要血管,当肾动脉发生狭窄时,会导致肾脏血液灌注不足,进而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使得血管紧张素Ⅱ分泌增多,引起外周血管收缩,水钠潴留,最终导致血压升高。
二、肾动脉狭窄的常见病因
1.动脉粥样硬化
多见于中老年人群,尤其是有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吸烟等)的患者。动脉粥样硬化会使肾动脉管壁内膜增厚、斑块形成,逐渐导致肾动脉狭窄。随着年龄增长,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率逐渐升高,男性和女性在这一危险因素影响下都可能患病,但一般男性由于不良生活方式(如吸烟等)的影响相对更高发一些。
2.纤维肌性发育不良
常见于中青年女性。这种疾病主要是肾动脉中层的发育异常,导致肾动脉出现节段性狭窄等病变。生活方式对其影响相对较小,但女性激素等因素可能与之相关。
三、肾动脉狭窄高血压的病理生理机制
1.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激活
肾动脉狭窄使肾脏缺血,位于肾脏入球小动脉的球旁细胞感受到灌注压降低,会分泌更多的肾素。肾素作用于肝脏分泌的血管紧张素原,使其转化为血管紧张素Ⅰ,然后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的作用下转化为血管紧张素Ⅱ。血管紧张素Ⅱ是一种强烈的血管收缩剂,它能使外周血管阻力增加,血压升高;同时还能刺激肾上腺皮质球状带分泌醛固酮,醛固酮作用于肾小管,促进钠的重吸收和钾的排泄,导致水钠潴留,进一步升高血压。
2.肾脏缺血导致的其他因素参与
肾脏缺血还可能促使肾脏分泌其他缩血管物质,如内皮素等,进一步加重血管收缩和血压升高。同时,肾脏缺血引起的肾功能变化也会影响血压的调节,例如肾脏排钠功能减退等。
四、肾动脉狭窄高血压的临床表现
1.血压表现
血压通常升高较为明显,可能表现为顽固性高血压,即常规的降压药物治疗效果不佳。对于原本血压控制良好的患者,出现血压突然恶化且难以控制的情况,要考虑肾动脉狭窄的可能。
2.其他相关表现
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腹部血管杂音,这是由于肾动脉狭窄处血流速度加快产生的杂音。另外,长期肾动脉狭窄还可能导致肾功能逐渐减退,出现少尿、水肿等肾功能不全的表现。在不同年龄人群中,表现可能有所差异,比如中老年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肾动脉狭窄高血压患者,可能同时伴有冠心病、脑梗死等其他动脉粥样硬化相关疾病的表现;中青年纤维肌性发育不良导致的肾动脉狭窄高血压患者,除了血压问题外,可能没有其他明显的全身动脉粥样硬化表现,但女性患者可能与月经周期等激素相关因素有一定关联。
五、肾动脉狭窄高血压的诊断方法
1.影像学检查
超声检查:可以初步筛查肾动脉狭窄情况,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肾动脉血流情况,判断是否存在狭窄及狭窄程度。超声检查无创、方便,但对于肥胖患者等可能存在一定局限性。
CT血管造影(CTA):能清晰显示肾动脉及其分支的形态,准确判断肾动脉狭窄的部位、程度等。可以清楚看到血管内是否有斑块、狭窄的范围等情况,对于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肾动脉狭窄诊断价值较高。
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同样可以很好地显示肾动脉的形态,对于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可能是更好的选择,因为它不使用含碘对比剂。
2.血液检查
检测血浆肾素活性等指标,肾动脉狭窄患者由于RAAS激活,血浆肾素活性通常会升高,尤其是单侧肾动脉狭窄时,患侧肾素活性明显高于健侧,这对诊断有一定提示意义。同时,还可能出现肾功能指标异常,如血肌酐升高、尿素氮升高等。
六、肾动脉狭窄高血压的治疗
1.血管重建治疗
经皮肾动脉球囊扩张成形术:对于合适的患者,可以通过导管将球囊送至肾动脉狭窄部位,扩张球囊以解除狭窄。这种治疗方法创伤较小,对于纤维肌性发育不良导致的肾动脉狭窄效果较好。但对于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肾动脉狭窄,可能存在再狭窄的风险。
肾动脉支架置入术:在球囊扩张的基础上放置支架,以保持肾动脉的通畅。可以改善肾脏血流灌注,降低血压。对于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患者,如果球囊扩张效果不佳或存在再狭窄倾向等情况,可考虑支架置入术。
2.药物治疗
对于不能进行血管重建治疗的患者,需要进行药物降压治疗。通常会选用ACEI或ARB类药物,但需要注意在单侧肾动脉狭窄的情况下,使用这类药物可能会导致健侧肾脏灌注压降低,进而影响肾功能,所以需要谨慎使用,并且要密切监测肾功能。同时,还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联合使用其他降压药物,如钙通道阻滞剂、利尿剂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