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视眼和远视眼的区别
近视与远视均为屈光不正,近视是眼调节放松时平行光线聚焦在视网膜前致远视力下降等,眼轴常变长;远视是聚焦在视网膜后致近视力下降等,眼轴常变短。矫正方法分别有佩戴框架眼镜、角膜接触镜、屈光手术等,预防保健上近视要养成良好用眼习惯等,远视要关注儿童视觉发育等。
一、定义与屈光状态
1.近视眼:是一种屈光不正,当眼在调节放松状态下,平行光线进入眼内,其聚焦在视网膜之前,导致视网膜上不能形成清晰的像。简单来说,就是远处物体成像落在视网膜前方。
2.远视眼:也是屈光不正的一种,眼在调节放松时,平行光线经过眼的屈光系统后聚焦在视网膜之后,使得视网膜上不能形成清晰的像,即近处物体成像落在视网膜后方。
二、症状表现
1.近视眼
远视力下降:主要表现为看远处物体模糊,而看近处物体相对清晰。例如,学生可能会发现看不清黑板上的字迹。儿童时期如果近视发展较快,可能会影响学习和日常活动,比如在课堂上难以看清老师书写的内容。对于有特殊生活方式的人群,如长期从事需要远距离视物工作(如飞行员等)的人,近视会严重影响其职业相关的视觉需求。
视疲劳:由于需要不断调节眼睛来试图看清物体,容易出现眼酸、眼胀、头痛等视疲劳症状。尤其是长时间用眼后,症状更为明显。比如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学习或工作的青少年,近视人群更容易出现视疲劳情况。
2.远视眼
近视力下降:看近处物体模糊,而看远处物体可能相对清晰,但随着远视度数的增加,看远也会受影响。儿童远视可能表现为近距离看书、写字时容易凑近,因为凑近能相对看得清楚一些。对于婴幼儿来说,远视是正常的生理现象,但如果远视度过高,可能会影响其视觉发育。比如有家族近视病史的婴幼儿,若存在远视情况,需要密切关注其视觉发育情况,因为异常的远视可能影响后续视力发展。
视疲劳:远视眼患者为了看清物体,需要更多的调节力,更容易出现视疲劳。老年人远视时,由于调节力下降,视疲劳症状可能更为突出,比如阅读时需要更强的照明才能看清,且容易很快出现眼累等不适。
三、屈光度数与眼轴长度关系
1.近视眼
一般来说,近视眼的眼轴长度比正常眼长。眼轴每延长1mm,近视度数大约增加300度左右。例如,眼轴过长导致平行光线聚焦在视网膜前,从而形成近视。在儿童生长发育阶段,如果眼轴发育过快,就容易引发近视。对于有不良用眼习惯的儿童,如长时间近距离用眼、读写姿势不正确等,会加速眼轴的异常延长,进而加重近视程度。
2.远视眼
远视眼的眼轴长度比正常眼短。由于眼轴较短,平行光线聚焦在视网膜之后。儿童的眼轴通常较短,所以生理性远视较为常见,但如果远视度过高则属于异常情况。在儿童视觉发育过程中,眼轴会逐渐增长,远视度数会逐渐降低。如果在视觉发育关键期,远视未能得到良好的处理,可能会影响双眼视觉功能的发育,如导致立体视功能异常等。
四、矫正方法
1.近视眼
佩戴框架眼镜:是最常见的矫正方法,通过镜片的屈光作用,使光线聚焦在视网膜上,从而清晰视物。框架眼镜的选择需要根据近视度数、瞳距等参数精确配制。对于儿童来说,选择轻便、安全的框架眼镜很重要,要考虑其舒适性和耐用性,同时要定期检查视力,根据度数变化及时更换眼镜。
角膜接触镜:包括软性接触镜和硬性透气性接触镜(RGP)等。RGP对控制青少年近视进展有一定作用,其透气性好,能减少眼部感染的风险。但佩戴角膜接触镜需要注意眼部卫生,按照规范的操作流程佩戴和护理,否则容易引发眼部炎症等问题。对于特殊人群,如过敏性体质的人,佩戴接触镜可能会增加过敏反应的风险,需要谨慎选择。
屈光手术:如激光近视手术等,但有一定的适应证和禁忌证,需要经过严格的术前检查才能确定是否适合。一般要求患者年龄在18周岁以上,近视度数稳定等。对于有特殊病史(如自身免疫性疾病等)的人群,可能不适合进行屈光手术。
2.远视眼
佩戴框架眼镜:根据远视度数佩戴合适的凸透镜,以补偿眼的屈光不足,使光线聚焦在视网膜上。儿童远视如果度数较高,需要及时佩戴眼镜矫正,否则可能影响视觉发育,导致弱视等问题。对于婴幼儿远视,要定期复查,观察眼轴发育和视力变化情况,及时调整眼镜度数。
手术矫正:对于成人远视度数稳定且有矫正需求的,可以考虑屈光手术,但同样需要严格的术前评估。手术方式的选择也需要根据个体的眼部情况来确定。
五、预防与保健
1.近视眼
养成良好用眼习惯:保持正确的读写姿势,眼与书本保持33cm左右的距离;控制用眼时间,避免长时间连续用眼,一般每隔40-50分钟休息10-15分钟;增加户外活动时间,每天保证2小时以上的户外活动,因为阳光中的紫外线可以促进视网膜分泌多巴胺,有助于抑制眼轴的延长,从而预防近视。对于儿童来说,家长要监督其用眼行为,营造良好的用眼环境。
注意用眼环境:保证读写照明充足,避免在过强或过暗的光线下用眼;选择符合标准的学习用品,如纸张、书本字体大小等要合适。
2.远视眼
关注儿童视觉发育:定期进行视力检查,尤其是婴幼儿和儿童时期,及时发现远视等屈光不正问题并进行干预。对于有家族远视或其他眼部疾病家族史的儿童,要加强监测。
适度用眼:虽然远视眼相对更适合看远处,但也需要注意合理用眼,避免因为远视而过度放松调节导致视疲劳等问题。对于老年人远视,要注意避免长时间近距离用眼,防止视疲劳加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