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三度房室传导阻滞
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是房室间传导完全阻断致心房心室各自独立活动、房室脱节的病症。病因有先天性和后天获得性等,临床表现有症状和体征表现且不同人群有差异,诊断靠心电图等检查,治疗需针对病因、临时或永久起搏,预后受基础疾病等因素影响,经及时有效治疗多数患者症状可缓解、生活质量提高,但部分可能反复或进展需长期随访治疗
一、定义
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又称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是指房室间的传导完全被阻断,全部心房冲动不能传入心室,导致心房和心室各自独立活动,房室之间完全脱节。
二、病因
1.年龄与基础疾病因素
先天性因素:在儿童中,可能与先天性心脏结构异常有关,如某些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可能存在房室传导系统的发育异常,导致三度房室传导阻滞。例如,部分先天性房室通道畸形的患儿,其房室传导组织的发育可能出现障碍,从而引发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
后天获得性因素:成年人中,常见于冠心病,尤其是急性心肌梗死时,冠状动脉闭塞导致房室结或His-Purkinje系统缺血、坏死,引起传导阻滞;心肌病,如扩张型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等,心肌的病变可累及房室传导系统;心肌炎,各种病毒感染(如病毒性心肌炎)可导致心肌炎症,影响房室传导;传导系统退行性变,多见于老年人,心脏传导系统随着年龄增长发生退行性改变,导致传导功能障碍;药物作用,某些药物如洋地黄类药物、β受体阻滞剂等过量或不当使用可能影响房室传导;电解质紊乱,严重的高钾血症、低钾血症等可干扰心肌的电生理活动,导致房室传导阻滞。
2.生活方式影响:长期吸烟、大量饮酒、过度劳累等不良生活方式可能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进而增加三度房室传导阻滞的发病几率。例如,长期大量饮酒可导致心肌损伤,影响心脏的传导功能;过度劳累使心脏负担加重,可能诱发或加重心脏传导系统的病变。
三、临床表现
1.症状表现
一般症状:患者可出现疲倦、乏力、头晕、晕厥、心绞痛、心力衰竭等症状。由于心室率过慢,心输出量减少,组织器官灌注不足,导致上述表现。在儿童中,可能还会影响生长发育,表现为生长迟缓等。例如,学龄儿童可能在活动后容易出现头晕、乏力,影响学习和活动耐力。
体征表现:听诊时可发现心律规则,心房音和心室音各自独立,第一心音强度不等,尤其是当心房和心室同时收缩时,第一心音明显增强,称为大炮音。此外,还可能触及不规则的脉搏。
2.不同人群表现差异
儿童:儿童患者可能因心室率过慢导致脑供血不足,出现惊厥等表现,与成年人表现有所不同。同时,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对其心脏功能和全身发育的影响更为显著,需要密切关注其生长指标和心脏功能变化。
老年人:老年人常合并多种基础疾病,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可能加重其心功能不全等病情,且老年人对症状的感知可能不如年轻人敏感,容易被其他基础疾病的表现所掩盖,需要更加细致地观察和监测。
四、诊断方法
1.心电图检查:是诊断三度房室传导阻滞的重要依据。心电图表现为P波与QRS波群完全无关,P波频率大于QRS波群频率,QRS波群形态取决于阻滞部位,如阻滞位于希氏束及其附近,QRS波群形态正常;如阻滞位于希氏束以下,QRS波群增宽畸形。
2.动态心电图监测:可长时间连续记录心电图,有助于发现间歇性三度房室传导阻滞以及评估患者在不同状态下(如活动、睡眠等)的心率变化和传导阻滞情况,对于诊断不典型的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有重要价值。
3.心脏电生理检查:对于一些诊断不明确的患者,可通过心脏电生理检查来明确房室传导阻滞的部位和程度,有助于制定治疗方案。例如,通过电极导管记录心脏不同部位的电活动,分析房室之间的传导情况。
五、治疗原则
1.针对病因治疗: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如治疗冠心病、控制心肌炎、纠正电解质紊乱等。例如,对于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导致的三度房室传导阻滞,需要积极开通梗死相关血管,恢复心肌血液灌注;对于药物引起的房室传导阻滞,应立即停用相关药物。
2.临时起搏治疗:当患者出现严重症状,如晕厥、心力衰竭等,或心室率过慢时,需要及时进行临时心脏起搏治疗,以提高心室率,改善症状。临时起搏可采用经静脉心内膜起搏或经皮体外起搏等方式。
3.永久起搏治疗:对于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尤其是病因不能去除且有反复症状发作的患者,需要植入永久心脏起搏器。永久起搏器可根据患者的心率情况自动发放电脉冲,带动心室收缩,维持正常的心脏功能。在儿童患者中,植入永久起搏器需要更加谨慎,充分评估手术风险和长期预后,同时要关注儿童的生长发育和心理状态。老年人植入永久起搏器后需要注意预防感染、定期随访起搏器功能等。
六、预后情况
1.影响预后的因素
基础疾病严重程度:如果基础疾病能够得到有效控制,三度房室传导阻滞的预后相对较好;反之,如果基础疾病严重且难以控制,如严重的心肌病、广泛心肌梗死等,预后较差。
治疗及时性:及时进行有效的治疗,如早期进行临时起搏或永久起搏治疗,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降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如果治疗不及时,患者可能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如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等,预后不良。
患者年龄:儿童患者的预后与基础疾病的性质和治疗反应有关,而老年人由于机体功能衰退,并发症的发生率相对较高,预后相对较差。
2.总体预后情况:经过及时、有效的治疗,大多数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的症状可以得到缓解,生活质量得到提高,能够维持相对正常的心脏功能和生活状态。但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病情反复或进展,需要长期随访和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