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悸和早搏是心脏病吗

来源:民福康

心悸是自觉心脏跳动不适感,早搏是异位起搏点过早冲动引起的心律失常,心悸和早搏可能是心脏病表现,如冠心病、心肌病、风湿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等,也可能是非心脏病情况,如生理性因素(过度劳累等)、药物因素、内分泌疾病、电解质紊乱等,需通过病史采集、体格检查、辅助检查诊断评估,针对可能的心脏病情况和非心脏病情况分别采取相应处理原则,心悸和早搏需综合评估后依病因处理

一、心悸和早搏的基本概念

心悸是一种自觉心脏跳动的不适感或心慌感,早搏则是心脏过早搏动,是指异位起搏点发出的过早冲动引起的心脏搏动,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

二、心悸和早搏与心脏病的关系

(一)可能是心脏病的表现

1.器质性心脏病相关情况

冠心病:当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时,可能出现心悸和早搏。例如,有研究表明,在冠心病患者中,约一定比例会出现早搏等心律失常表现,而心悸也较为常见。因为心肌缺血会影响心脏的正常电活动和机械活动,从而引发心悸和早搏。在不同年龄的冠心病患者中,年龄较大者由于血管老化等因素,更容易出现心肌缺血相关的心悸和早搏情况;男性冠心病患者相对女性可能有更高的心悸和早搏发生率,这与男性的心血管疾病发病风险因素相关,如吸烟、高血压等更易在男性中出现并影响心脏。

心肌病:扩张型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等心肌病患者,心脏结构和功能发生改变,心肌收缩和舒张功能异常,容易导致心律失常,包括早搏,进而引起心悸。不同类型的心肌病在不同年龄人群中的表现有所差异,扩张型心肌病在中青年人群中也可发病,而肥厚型心肌病可能有家族遗传倾向,在有家族病史的人群中需重点关注心悸和早搏情况。

风湿性心脏病:风湿热活动累及心脏瓣膜时,会影响心脏的正常结构和血流动力学,从而引发心悸和早搏。对于有风湿热病史的人群,尤其是儿童和青少年时期患过风湿热的人,成年后需警惕风湿性心脏病导致的心悸和早搏等情况,女性在生育等特殊时期可能因心脏负荷增加而使症状更易出现。

2.其他可能与心脏病相关的因素

先天性心脏病:如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等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由于心脏结构异常,血液分流等情况,可导致心脏电活动紊乱,出现早搏和心悸。在儿童时期发现先天性心脏病并及时治疗的患者,成年后相对预后较好,但仍需关注心脏功能变化;未及时治疗的先天性心脏病患者,随着年龄增长,心脏负荷加重,心悸和早搏等情况可能逐渐明显,女性在妊娠等特殊时期心脏负荷增加,症状可能更突出。

(二)不一定是心脏病的情况

1.生理性因素

生活方式因素:过度劳累、剧烈运动、精神紧张、大量吸烟、饮酒、喝浓茶或咖啡等情况,都可能引起心悸和早搏。例如,健康人在剧烈运动后,交感神经兴奋,可能出现早搏,一般休息后可缓解;长期精神紧张的人群,如从事高强度工作的白领,也可能出现心悸和早搏,但这种情况去除诱因后多可恢复正常。不同年龄人群对这些生活方式因素的耐受程度不同,年轻人相对可能在一定程度的劳累或刺激性饮品摄入后出现心悸和早搏,但通过调整生活方式可改善;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下降,对这些因素的耐受更差,更需注意避免过度劳累等情况。

药物因素:某些药物也可能引起心悸和早搏,如抗心律失常药物使用不当、拟交感神经药物、洋地黄类药物等。但这种情况在停药或调整药物后通常可改善。在用药过程中,尤其要关注特殊人群,如老年人肝肾功能减退,药物代谢能力下降,使用可能引起心悸和早搏的药物时更需谨慎监测;儿童用药时,由于其生理特点与成人不同,对药物的反应更敏感,使用可能导致心悸和早搏的药物需严格遵循儿科用药原则,避免不必要的药物使用。

2.其他非心脏疾病因素

内分泌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会导致机体代谢亢进,交感神经兴奋,引起心悸,也常伴有早搏。在不同年龄人群中,甲状腺功能亢进的表现有所不同,儿童可能表现为生长发育异常等,成年人则以代谢相关症状为主,女性患甲状腺功能亢进的概率相对较高,在妊娠期等特殊时期,甲状腺功能可能出现波动,需关注心悸和早搏情况。

电解质紊乱:如低钾血症、低钙血症等,可影响心肌的电生理活动,导致早搏和心悸。老年人由于胃肠道功能减退等原因,更容易出现电解质紊乱;儿童在腹泻等情况时也可能发生电解质紊乱,需及时纠正电解质水平以缓解心悸和早搏症状。

三、心悸和早搏的诊断与评估

(一)病史采集

详细询问患者的症状特点,包括心悸和早搏发生的频率、诱因、发作时的感受等;了解患者的既往病史,如是否有心脏病史、内分泌疾病史等;家族史方面,询问是否有心脏病家族史等。对于不同年龄人群,询问重点有所不同,儿童需询问出生史、生长发育情况等;老年人需询问既往慢性疾病史等。

(二)体格检查

包括心率、心律的检查,观察患者有无异常的心脏杂音等。通过体格检查初步判断心脏的基本情况。

(三)辅助检查

1.心电图检查:是诊断心悸和早搏的重要检查方法,可明确早搏的类型(如房性早搏室性早搏等)以及心悸发作时的心电图表现。动态心电图(Holter)检查可长时间记录心电图,有助于发现间歇性发作的心悸和早搏情况。

2.超声心动图检查:用于评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如心脏各腔室的大小、心室壁的厚度、瓣膜的情况等,有助于判断是否存在器质性心脏病。对于不同年龄人群,超声心动图的检查方法和解读需考虑其生理特点,儿童的心脏结构与成人有差异,需参考儿童正常超声心动图指标进行评估。

3.血液检查:包括甲状腺功能、电解质、心肌酶等检查,以排除内分泌疾病、电解质紊乱、心肌损伤等情况。例如,甲状腺功能检查中的甲状腺激素水平测定可帮助判断是否存在甲状腺功能亢进相关的心悸和早搏;电解质检查中的钾、钙等离子水平测定可了解是否存在电解质紊乱。

四、心悸和早搏的处理原则

(一)针对可能的心脏病情况的处理

1.器质性心脏病的治疗

冠心病:主要治疗原则包括改善心肌供血、减轻心肌耗氧等。可使用硝酸酯类药物等改善心肌供血,使用β受体阻滞剂等减轻心肌耗氧。对于符合指征的患者,还可考虑介入治疗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等。在不同年龄冠心病患者的治疗中,需考虑年龄相关的身体耐受性等因素,老年人可能在手术耐受性等方面需要更谨慎的评估和处理。

心肌病:扩张型心肌病主要是对症治疗,如使用利尿剂减轻心衰症状,使用ACEI类药物等改善心肌重构;肥厚型心肌病则根据情况使用β受体阻滞剂等药物减轻流出道梗阻等。对于有心脏移植指征的心肌病患者,需严格评估后进行。在儿童心肌病患者中,治疗需更加谨慎,以保护心脏功能、促进生长发育为主要目标。

风湿性心脏病:活动期需使用抗生素控制链球菌感染,如青霉素等;对于瓣膜病变严重的患者,可能需要进行瓣膜置换术等手术治疗。女性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在妊娠等特殊时期需密切监测心脏功能,必要时采取相应的产科和心脏科联合处理措施。

2.先天性心脏病的处理:根据先天性心脏病的类型和病情严重程度,采取手术治疗或介入治疗等。儿童先天性心脏病患者需尽早评估和治疗,以保障正常生长发育,女性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在生育前需进行详细的心脏评估和咨询,以确定妊娠风险和相应的处理方案。

(二)针对非心脏病情况的处理

1.生理性因素的调整

对于因生活方式因素引起心悸和早搏的患者,需调整生活方式,如避免过度劳累、保持充足睡眠、减少吸烟饮酒、避免饮用浓茶咖啡等。不同年龄人群调整生活方式的具体措施需结合自身情况,老年人可适当进行温和的运动,如散步等;儿童则需在家长监督下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对于因药物因素引起心悸和早搏的患者,需由医生评估后调整药物。特殊人群如老年人、儿童在调整药物时需更加谨慎,充分考虑其生理特点和药物代谢情况。

2.其他非心脏疾病的治疗

内分泌疾病: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需使用抗甲状腺药物治疗,如甲巯咪唑等,根据病情调整药物剂量;对于病情严重的患者可能需要进行放射性碘治疗或手术治疗。在治疗过程中需密切监测甲状腺功能和心脏情况,女性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在妊娠前后需特别注意药物对胎儿的影响。

电解质紊乱:对于低钾血症患者,需补充钾离子,可通过口服或静脉补钾等方式;低钙血症患者则需补充钙剂。在补充电解质过程中,需注意监测电解质水平,避免补充过快或过量引起不良反应,特殊人群如老年人、儿童在补充电解质时需更加精细地调整剂量和速度。

总之,心悸和早搏不一定是心脏病,但也可能是心脏病的表现,需要通过详细的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进行综合评估,根据不同的病因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了解疾病
心悸
心悸是一种主观感觉,是指人体自觉心脏跳动时有明显的不适感或心脏下沉感、心跳不规则、撞击感等。
了解详情
了解疾病
自测工具
行动指南
延展阅读
民福康 | 为用户打造的实用医典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什么?
王晓莉 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三甲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这是心血管内科比较多见的慢性病,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而造成心肌的缺血性病变。病人会表现为胸憋、气短、心悸、甚至是胸痛等表现,这种疾病严重者,还可以发展成为心肌梗死,甚至是心源性猝死。因此要给予积极有效的治疗,比如应用改善心肌供血的药物治疗、支架治疗、或者是搭桥手
胸闷心悸背痛怎么回事?
王晓莉 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三甲
胸闷、心悸、背痛,可能是由于以下这些原因造成的:一、颈椎病,由于颈椎间盘突出或者厚重韧带的钙化压迫刺激交感神经,造成颈心综合症可造成胸闷、心悸以及背痛的症状。二、心脏疾病,比如冠心病,心律失常,造成心肌缺血,会造成胸闷、心悸以及背痛症状。三、胃食管反流。由于食物反流刺激,食道粘膜也会造成胸闷背痛,可
心脏早搏该怎么治疗?
王晓莉 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三甲
心脏早搏要注意有无造成心脏早搏的病因,如果有需要针对病因治疗。比如是否存在甲状腺功能亢进,电解质紊乱,心肌炎,急性心肌梗死等。如果有明确的病因,要积极治疗原发病。若是心脏本身异位兴奋灶造成的早搏,可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了解早搏的总数量。如果早搏总数不足总心搏数的10%,可以用药物治疗。如果早搏
一躺下就心慌心悸难受是怎么回事?
王晓莉 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三甲
一躺下就心慌、心悸不适,多见的原因是心血管疾病造成的心功能不全,发病机制是躺下后机体循环系统返回心脏的血液量增多,心脏负担加重,由于心脏本身存在基础病变,心功能代偿能力下降,就会造成心慌、心悸、胸闷等表现。其次是甲状腺功能异常,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结节等均可造成心悸不适。再就是高血压病人,如果血
室性早搏如何缓解?
王晓莉 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三甲
在临床上如果表现出了室性早搏之后,除了口服药物治疗之外,在平时生活中也可以适量的经过调整生活作息还有饮食规律等,保持良好的饮食和作息习惯来进行调节。比如说在平时生活中不要喝浓咖啡或者浓茶,还不要抽烟喝酒等,尤其是喝完奶茶可乐之后也会造成心脏的早搏。在日常生活中也要注意好休息,不要过度的劳累,不要表现
胸痹是心脏病吗?
王晓莉 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三甲
胸痹不一定是心脏病。胸痹是指以胸部闷痛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疾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肌病、心脏瓣膜病、心梗或是心绞痛病人会表现出胸痹现象。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或是肺炎等呼吸系统疾病的病人也会表现出胸痹现象。如果病情比较轻微,会表现出胸闷、气促、喘息、呼吸不畅等表现,如果
更年期心悸、气虚,该怎么办?
张萌萌 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三甲
更年期的病人如果表现出心悸气虚等表现的话,可以口服一些药物进行治疗,有助于病情的恢复,有的病人也会表现出情绪烦躁或者脾气暴躁,以及睡眠质量下降的情况。建议平时要合理的调整睡眠的时间,保持愉快的心情,不要过度的焦虑,饮食方面可以多吃一些清淡的食物。
孕早期心悸心慌气短是怎么回事?
冯秀山 主治医师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 三甲
孕早期出现心悸、心慌气短等症状,可能是因为体内激素水平上升出现早孕反应,导致孕妇焦虑、休息不好、饮食不佳等引起的。其次,可能是孕妇存在心脏疾病,如心力衰竭、急性心肌梗死等,从而引发上述症状。一般生理性因素出现的症状较轻,并且可自行缓解。若症状逐渐加重或长期无法减轻,应该尽早就医检查。确诊存在心脏病变
后天性心脏病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王晓莉 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三甲
多见的后天性心脏病主要是由于心脏的负荷多所造成的变化,可以是后负荷的增加例如高血压所造成的心脏病。也可以是前负荷的增加,例如贫血等心输出量的增加。心脏病容易受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其机制比较复杂。
检查心脏没问题但就是心悸
王晓莉 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三甲
心肺功能不全有可能导致心律如各种早搏或阵发性心动过速等,可表现为心悸。也有可能是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建议做一个动态心电图,如果心电图显示没有心律不齐,那么就考虑植物神经功能失调,保持心情舒畅,保证足够的睡眠,症状就会有所改善。
胸闷心悸怎么治疗
刘红旭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 三甲
首先要查明胸闷、心悸的原因,才能进行针对性的治疗,主要分为西医治疗和中医治疗。1.西医治疗临床上最为常见的导致胸闷、心悸的原因是心脏相关的疾病,包括冠心病、心律失常及心力衰竭等。患者可以遵医嘱使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美托洛尔、普罗帕酮等药物进行治疗,能够改善心脏供血、控制心率以及提高心脏功能。2.中医治疗中医上将这种情况多归为胸痹、心痛,
心悸胸闷气短是怎么回事
刘红旭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 三甲
从中医上讲,心悸胸闷气短多由于心气不足、心阳亏虚所致,归于胸痹、心痛的范畴,也就是西医上常说的冠心病。中医认为,气行则血行,由于气虚推动无力,导致气虚血瘀,心脉瘀阻,出现心悸胸闷气短。另外寒主收引、寒易伤阳,寒凝脉泣,会出现血液瘀滞,瘀而不通,不通而痛。所以,有些病人还会出现胸部疼痛。治疗上就要应该温阳补气,行气补血、这样才能达到温通血脉
什么是先天性心脏病
胡海波 主任医师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 三甲
先天性心脏病是由于各种原因,在怀孕期间受到不良物质的刺激或者因为遗传的原因造成心脏血管在发育过程中的缺陷,造成的一类疾病。先天性心脏病分为两类,一种叫简单型的先天性心脏病,一般都能够通过手术根治;另外一方面是复杂型的先天性心脏病,大部分人通过手术得到缓解,少数人得到根治的,比如简单型先天性心脏病主要常见的有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
房室早搏什么意思
程轶 副主任医师
宿迁市第一人民医院 三甲
房室早搏是指房早和室早的意思。房早又称房性期前收缩,是指起源于窦房结以外的心房任何部位,心房激动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而室早又称室性期前收缩,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是指希氏束分叉以下部位过早发生,提前使心肌除极的心搏。
心跳早搏什么意思
程轶 副主任医师
宿迁市第一人民医院 三甲
心脏早搏又称为期前收缩,分为房性期前收缩和室性期前收缩。房性期前收缩是指起源于窦房结以外的心房任何部位激动,是临床上常见心律失常,主要表现为心悸,患者有胸闷、乏力症状,自觉有停跳感,部分患者可能无任何症状多为功能性。正常人进行24小时心电监测,大约60%有房性期前收缩发生,在各种器质性心脏病,如冠心病、肺心病、心肌病等患者中房性期前收缩的
室上性早搏需要治疗吗
程轶 副主任医师
宿迁市第一人民医院 三甲
室上性早搏是否需要治疗,要根据患者的病因来决定。一般情况下,分为器质性心脏病的室上性早搏和无器质性心脏病的室上性早搏。如机体未患有心血管疾病,多数属于单纯室上性早搏,一般是不需要处理的。如果患有冠心病、心肌病等而出现的室上性早搏,一般情况下,需要针对原发病进行治疗。
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