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推荐
心脏早搏又称为期前收缩,分为房性期前收缩和室性期前收缩。房性期前收缩是指起源于窦房结以外的心房任何部位激动,是临床上常见心律失常,主要表现为心悸,患者有胸闷、乏力症状,自觉有停跳感,部分患者可能无任何症状多为功能性。
正常人进行24小时心电监测,大约60%有房性期前收缩发生,在各种器质性心脏病,如冠心病、肺心病、心肌病等患者中房性期前收缩的发生率明显增加,并常可引发其他快速性房性心律失常。
室性期前收缩是最常见心律失常,是希氏束分叉以下部位过早发生提前使心肌心博。病因是正常人与各种心脏病患者均可发生室性期前收缩,正常人发生室性期前收缩机会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心肌炎缺血、缺氧、麻醉和手术均可使心肌受到机械电化学性刺激而发生室性期前收缩。
洋地黄、奎尼丁、三环类抗抑郁药中毒发生心律失常,之前常有室性期前收缩出现。电解质紊乱、低钾、低镁、精神不安、过量饮酒、咖啡亦能诱发室性期前收缩。室性期前收缩常见于高血压、冠心病、心肌病、风湿性心脏病与二尖瓣脱垂患者。
室性期前收缩临床表现是室性期前收缩无直接相关症状,每个患者是否有症状或症状轻重程度与期前收缩发生频率并不直接相关,患者可感到心悸,类似电梯快速升降的失重感或代偿间歇后有力的心脏搏动。
听诊时室性期间收缩后出现较长停歇,室性期前收缩心音强弱不等,桡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颈静脉可见正常或巨大传递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