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便秘吃什么药
小儿便秘可选用渗透性泻药(如乳果糖口服溶液,适用于各年龄段小儿便秘,婴儿及幼儿使用需谨慎)、刺激性泻药(如比沙可啶肠溶片,可用于偶尔小儿便秘但不建议长期用,低龄儿童需谨慎)、益生菌类药物(如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对肠道菌群失调引起的小儿便秘有调节作用,服用需注意水温等),选择小儿便秘药物时首先应考虑非药物干预措施,且用药要充分考虑小儿年龄特点等,需在医生专业指导下进行,优先选安全、不良反应小的药物
一、渗透性泻药
(一)乳果糖口服溶液
1.作用机制:乳果糖在结肠中被消化道菌丛转化为低分子量有机酸,导致肠道内pH值下降,并通过渗透作用增加结肠内容量。
2.适用情况:适用于各年龄段小儿便秘,尤其适合慢性功能性便秘患儿。
3.注意事项:婴儿及幼儿使用时需谨慎,应在医生指导下根据患儿具体情况使用,可能会有腹胀等不良反应,一般调整剂量后可缓解。
二、刺激性泻药
(一)比沙可啶肠溶片
1.作用机制:比沙可啶是一种接触性泻药,直接作用于大肠,刺激其感觉神经末梢,引起肠反射性蠕动增强而导致排便。
2.适用情况:可用于偶尔的小儿便秘,但不建议长期使用,因为长期使用可能会引起肠道应激性降低或产生药物依赖性等问题,且儿童使用需严格遵医嘱。
3.特殊人群提示:低龄儿童使用需格外谨慎,由于其肠道功能发育尚不完善,使用不当可能对肠道正常功能造成影响,应在明确便秘情况且医生评估后谨慎选用。
三、益生菌类药物
(一)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等
1.作用机制:通过补充肠道有益菌,调节肠道菌群平衡,改善肠道功能,有助于缓解便秘。
2.适用情况:对于因肠道菌群失调引起的小儿便秘有一定的调节作用,尤其适合肠道功能较弱的小儿,如婴儿期因肠道菌群未完全建立而出现便秘的情况。
3.注意事项:服用时应注意水温不宜过高,以免杀死活菌,影响药效。婴儿服用时需按照医生指导的剂量使用,不同年龄段小儿的剂量可能有所不同。
在选择小儿便秘药物时,首先应考虑非药物干预措施,如调整饮食结构,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如多吃蔬菜、水果等)、适当增加水分摄入、培养良好的排便习惯等。对于小儿便秘用药,应充分考虑小儿的年龄特点、个体差异等因素,优先选择相对安全、不良反应较小的药物,且必须在医生的专业指导下进行,避免自行用药带来的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