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肺水肿的治疗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一般治疗有采取坐位或半卧位并双腿下垂、高流量吸氧等;药物治疗包括使用吗啡、利尿剂、血管扩张剂、正性肌力药物等,且不同人群用药需谨慎并监测相关指标;非药物治疗有机械通气及针对原发病的病因治疗,机械通气在儿童使用需遵循儿科原则,病因治疗要考虑患者个体因素。
一、一般治疗
1.体位:患者应采取坐位或半卧位,双腿下垂,这样可以减少回心血量,减轻心脏负担,缓解呼吸困难。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如儿童,需确保其体位舒适且安全,避免滑落等情况;对于老年患者,要注意体位变换时的平稳,防止跌倒等意外发生。
2.吸氧:给予高流量吸氧,一般氧流量为6-8L/min,可通过鼻导管或面罩吸氧。对于伴有二氧化碳潴留的患者,需注意氧浓度的调节,避免高浓度吸氧导致二氧化碳潴留加重。不同年龄患者对吸氧的耐受性不同,儿童吸氧时要注意氧流量的精确控制,防止氧流量过大对呼吸道造成损伤。
二、药物治疗
1.吗啡:可镇静、减轻焦虑,同时扩张外周血管,减少回心血量。但对于老年人、儿童等特殊人群要谨慎使用,老年人使用时需密切观察呼吸等情况,儿童一般避免使用吗啡。
2.利尿剂:如呋塞米等,通过快速利尿减少血容量,降低心脏前负荷。使用利尿剂时要注意监测电解质,防止出现低钾血症等电解质紊乱情况,对于有电解质紊乱风险的患者,如老年患者合并多种基础疾病时,更要加强电解质监测。
3.血管扩张剂:例如硝酸甘油、硝普钠等,硝酸甘油可扩张静脉和选择性扩张冠状动脉,硝普钠为动静脉扩张剂。使用血管扩张剂时要密切监测血压,根据血压调整药物剂量,不同年龄患者对血压变化的耐受程度不同,儿童血压调节功能尚未完善,需格外谨慎。
4.正性肌力药物:如多巴胺、多巴酚丁胺等,适用于低心排血量综合征。使用正性肌力药物时要监测心率、血压等指标,对于儿童患者,要根据体重等精确计算药物剂量,避免药物过量或不足。
三、非药物治疗
1.机械通气:对于严重呼吸困难、低氧血症的患者,可考虑机械通气治疗,如无创正压通气或有创机械通气。在儿童机械通气时,要选择合适的通气模式和参数,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确保通气安全有效。
2.病因治疗:积极治疗引起急性肺水肿的原发病,如心肌梗死、心律失常、感染等。对于不同病因,治疗方式不同,例如心肌梗死引起的急性肺水肿,可能需要进行溶栓或介入治疗等,在治疗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患者的年龄、基础健康状况等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