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母乳性腹泻多发生于6个月以内纯母乳喂养的婴儿,症状为每天大便37次,呈泡沫稀水样等,婴儿精神、食欲及体重增长一般不受影响。应对方法包括母亲调整饮食,避免刺激性及高纤维食物,增加清淡易消化食物;给因乳糖酶缺乏的婴儿补充乳糖酶;46个月时逐渐添加米粉、苹果泥等辅食;腹泻严重可遵医嘱用蒙脱石散等药物。特殊人群方面,低龄婴儿若腹泻不缓解或有发热等异常应及时就医;早产儿除常规措施外母亲可能需调整喂养方案;有过敏史婴儿若怀疑过敏应及时就医检查并采取相应措施。
一、了解婴儿母乳性腹泻
母乳性腹泻多发生于6个月以内纯母乳喂养的婴儿,一般每天大便37次,大便呈泡沫稀水样,气味有特殊的酸臭味,便稀微绿,有奶瓣。通常婴儿精神状态良好,食欲正常,体重增长不受影响。
二、应对方法
1.调整母亲饮食:母亲的饮食可能会影响母乳成分,从而导致婴儿腹泻。母亲应避免食用辛辣、油腻、生冷等刺激性食物,如辣椒、油炸食品、冰淇淋等。同时,减少高纤维食物的摄入,像芹菜、菠菜等,因为过多的纤维可能使婴儿肠道蠕动加快,加重腹泻。增加清淡易消化食物的比例,例如米粥、面条等。
2.补充乳糖酶:部分婴儿母乳性腹泻是因为体内乳糖酶缺乏,无法完全消化母乳中的乳糖。可在医生指导下,给婴儿补充乳糖酶,帮助消化乳糖,缓解腹泻症状。
3.添加辅食:当婴儿46个月时,可逐渐添加辅食。辅食的添加能减少婴儿对母乳的依赖,且部分辅食有助于改善腹泻情况。如米粉,其富含碳水化合物,容易消化吸收,可从少量开始添加,观察婴儿适应情况。还有苹果泥,苹果含有果胶,对肠道有收敛作用,可缓解腹泻。
4.药物治疗:若腹泻症状较严重,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药物。如蒙脱石散,它能在肠道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吸附肠道内的病菌和毒素,减轻腹泻症状。但需注意,婴儿用药需谨慎,务必遵循医嘱。
三、特殊人群温馨提示
1.低龄婴儿:由于其肠道功能尚未发育完善,更易出现母乳性腹泻。在采取上述措施时,要密切观察婴儿的反应。若腹泻持续不缓解或伴有发热、呕吐、精神萎靡、体重不增等情况,应及时就医,以免延误病情。
2.早产儿:早产儿身体各器官发育更不成熟,出现母乳性腹泻后,更需精心护理。除上述常规措施外,母亲可能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调整母乳喂养方案,如增加母乳喂养次数,少量多次喂养,以减轻早产儿胃肠道负担。
3.有过敏史婴儿:若婴儿有家族过敏史或本身有过敏表现,母乳性腹泻可能与过敏因素有关。母亲除调整饮食外,还需警惕婴儿对母乳中某些成分过敏的可能。若怀疑过敏,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明确过敏原,并在医生指导下采取相应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