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5-04-23
5894次浏览
化验大便一般是指便常规检查。便常规检查能够帮助查出多种消化系统疾病,其检查方法包括粪便性状检查、幽门螺杆菌检测、粪便白细胞、粪便红细胞、粪寄生虫卵、粪便隐血试验等。
1、粪便性状检查
便常规检查是一种判断人体健康的必要检查手段,而粪便是由人体消化系统生成并排泄,因此针对患者进行便常规检查通常可以诊断多种消化系统疾病。正常人群的粪便应当是成形软便,如果患者的粪便性状出现改变,表现为球状硬块粪便、粥状或水样稀便、米汤样便等,可能说明患者存在有便秘,腹泻,霍乱及副霍乱等病症。
2、幽门螺杆菌检测
存在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患者,其粪便中也会携带有幽门螺杆菌抗原,进而出现阳性结果。因此,对患者进行粪便幽门螺杆菌检测,也能够帮助确定是否存在幽门螺杆菌感染。
3、粪便白细胞
粪便白细胞检查能够帮助协助诊断消化系统疾病。如果患者在检查中出现有白细胞增多现象,可能考虑消化系统存在细菌感染或是病毒感染。
4、粪便红细胞
正常粪便中不会存在有红细胞,如果患者在粪便红细胞检查中确定粪便内有红细胞,可能考虑存在消化道出血、胃肠道糜烂、局部炎症等病症。
5、粪寄生虫卵
通过对患者进行粪寄生虫卵检查,发现粪便内存在有虫卵后,可诊断患者存在相应的肠道寄生虫感染。
6、粪便隐血试验
进行粪便隐血试验可用来帮助区分消化道溃疡和消化道癌症,一般消化道溃疡患者在该检查中会出现间断性阳性现象,而消化道癌症患者在该检查中会出现持续性阳性现象。
需要注意,单凭便常规检查并不能对病情作出明确的诊断。为防止诊断失误,患者还应当遵医嘱进行影像学检查、病理活检等检查,确定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