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肠套叠主要有腹痛、呕吐、血便、腹部包块四大症状。腹痛突然发作,呈阵发性剧烈绞痛,婴幼儿哭闹、双腿屈曲,儿童表述肚子痛,发作间隔由短渐长;腹痛后不久出现呕吐,初期为胃内容物,进展后可能为胆汁样物,病情重时呕吐剧烈且持续;发病612小时多数出现果酱样黏液血便,也可能先有少量血丝,需与肠炎便血鉴别;安静或熟睡时触诊腹部,多数可在右上腹肋缘下触及腊肠样有压痛肿块,位置与套叠类型有关,肥胖儿童触诊难度大。家长若发现孩子有这些典型症状应立即就医,就医时详细描述症状,等待期间勿随意喂食。
一、腹痛
小儿肠套叠引发的腹痛通常具有突然发作的特点,表现为阵发性剧烈绞痛。孩子会出现突然哭闹不安,双腿向腹部屈曲,呈痛苦面容。这种腹痛发作间隔时间最初可能较短,一般为1020分钟发作一次,之后间隔时间可能逐渐延长。腹痛产生的原因是由于肠管套叠后,被套入的肠管受到压迫,导致肠壁缺血、痉挛,进而引发疼痛。不同年龄段孩子对腹痛的表达能力有所不同,婴幼儿主要通过哭闹来表现,而年龄稍大的儿童可能会表述自己肚子痛。
二、呕吐
这也是小儿肠套叠常见症状之一。在腹痛发作后不久,往往就会出现呕吐现象。初期呕吐物多为胃内容物,如奶汁、食物残渣等。随着病情进展,若套叠未得到及时缓解,呕吐物可能会变为胆汁样物。这是因为套叠导致肠管梗阻,肠道内压力升高,胆汁无法正常通过肠道,从而反流至胃内,经呕吐排出。呕吐频繁程度和持续时间因病情而异,病情越重,呕吐可能越剧烈且持续时间越长。
三、血便
多数小儿肠套叠患儿会在发病后612小时出现血便,典型血便为果酱样黏液血便。这是由于肠套叠使肠壁血管受压,造成肠黏膜缺血、坏死、脱落,与肠内黏液混合后排出,形成果酱样血便。并非所有患儿一开始就出现典型血便,有些可能先出现少量血丝,之后逐渐发展为果酱样。需要注意与其他原因导致的便血相鉴别,比如肠炎等,肠炎便血多伴有腹泻、发热等其他症状。
四、腹部包块
在患儿安静或熟睡时,家长或医生仔细触诊腹部,多数可在右上腹肋缘下触及腊肠样、光滑、稍可活动、有压痛的肿块。肿块的位置与套叠的类型有关,回盲型肠套叠肿块多在右上腹,回结型肠套叠肿块可在脐部右上方或右中腹。若肠套叠时间较长,肿块质地可能会变硬。不同体型的孩子,腹部触诊难度有所不同,肥胖儿童可能相对较难触及肿块,需要更细致的触诊手法。
温馨提示:对于小儿肠套叠,家长需密切观察孩子症状。一旦发现孩子出现上述典型症状,如突然的阵发性腹痛、呕吐、血便或触及腹部包块等,应立即就医。由于小儿病情变化快,早期诊断和治疗对于改善预后至关重要。就医过程中,要向医生详细描述孩子症状出现的时间、特点等信息,以便医生准确判断病情。在等待就医期间,不要随意给孩子进食,避免加重胃肠道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