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管支气管异物的典型症状
异物进入气管、支气管可引发咳嗽、呼吸困难、喘息、咯血等表现,不同年龄段人群表现有差异,儿童婴幼儿可能不表述不适,成人多能明确异物吸入史,有慢性气道疾病患者症状可能不典型易被掩盖
一、咳嗽
1.发生机制:异物进入气管、支气管后,刺激呼吸道黏膜,引起咳嗽反射。这是机体试图将异物排出的一种保护性反应。对于不同年龄段人群,咳嗽表现可能有差异。儿童由于气道相对狭窄,异物刺激后咳嗽往往较为剧烈,且可能伴有呼吸急促等表现;成人咳嗽表现相对多样,但本质都是因异物刺激气道所致。
2.具体表现:初期多为刺激性呛咳,随后可能有间断性咳嗽,若异物部分阻塞气道,咳嗽可能呈持续性,且咳嗽时可能伴有面红耳赤等表现。
二、呼吸困难
1.发生机制:异物阻塞气管、支气管,导致气道狭窄,影响气体的进出。根据异物阻塞程度不同,呼吸困难的表现也不同。完全性阻塞时,气体无法进入肺内,很快会出现严重呼吸困难;部分阻塞时,气体进出受阻,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喘息、气促等表现。对于儿童,因其气道储备功能相对较弱,即使是部分阻塞也可能较快出现明显呼吸困难;成人若本身存在基础肺部疾病,异物引起的呼吸困难可能更早出现且更严重。
2.具体表现:轻度呼吸困难时,可表现为呼吸频率稍增快,活动后明显;中度呼吸困难时,静息状态下也有呼吸急促,鼻翼扇动;重度呼吸困难时,呼吸极度困难,口唇、甲床发绀,辅助呼吸肌参与呼吸运动等。
三、喘息
1.发生机制:异物造成气道部分阻塞,气流通过受阻,引起气道痉挛或湍流,从而产生喘息声。儿童的气道平滑肌相对敏感,异物导致的喘息可能更为明显;成人若气道反应性较高,也可能出现较明显的喘息。
2.具体表现:可听到喉间或肺部的喘息声,严重时喘息声较响亮,且随着呼吸运动可听到明显的气流通过狭窄气道的声音。
四、咯血
1.发生机制:异物损伤气道黏膜,导致血管破裂出血。如果异物较小,损伤黏膜较轻,可能仅为痰中带血;如果异物较大,损伤较严重,可能出现较多量咯血。儿童咯血相对成人更需警惕,因为儿童气道较窄,异物损伤后出血可能更易影响呼吸;成人若本身有凝血功能障碍等基础疾病,咯血可能更不易止住。
2.具体表现:痰中可见少量血丝,严重时可出现鲜血随咳嗽排出,咯血量可多可少,颜色鲜红。
五、其他表现
1.不同年龄人群差异
儿童:婴幼儿可能不会表述不适,主要表现为突然呛咳、面色发青、呼吸异常等,家长需密切观察。比如1-3岁的幼儿,若误吸异物,很可能迅速出现上述危险表现。
成人:成人多能明确表述有异物吸入史,然后出现相应症状,如能清楚回忆起进食或活动时异物呛入的过程,之后出现咳嗽、呼吸困难等表现。
2.特殊病史人群:对于有慢性气道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的患者,发生气管支气管异物时,症状可能更不典型,呼吸困难等表现可能被原发病掩盖,需要仔细鉴别。例如本身有慢性支气管炎的患者,发生异物吸入后,咳嗽、喘息等症状可能被认为是原发病加重,而容易延误诊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