跖骨疲劳性骨折怎么办
跖骨疲劳性骨折的诊断评估包括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及影像学检查(早期X线、后期CT及MRI);治疗方法有休息制动(不同年龄休息要求不同)、物理治疗(不同时期冷敷、热敷及电疗等)和康复训练(早期关节活动度、中期肌肉力量、后期步态训练);预防措施涵盖运动时合理安排强度时间、选合适装备及保持健康体重、纠正足部畸形等。
一、诊断评估
1.病史采集:详细询问患者的运动史、足部受力情况等,了解是否存在长期过度使用足部的情况,比如长跑、长时间行军等导致跖骨反复承受应力的情况。不同年龄人群运动方式不同,儿童可能因玩耍过度,成年人可能因职业或运动爱好导致跖骨疲劳性骨折。
2.体格检查:检查足部是否有肿胀、压痛,明确疼痛部位是否在跖骨区域,通过触诊初步判断跖骨病变情况。
3.影像学检查:
X线检查:早期可能无明显异常,数周后可见跖骨有骨痂形成等改变,可初步筛查跖骨骨折情况。
CT及MRI检查:对于早期不典型的疲劳性骨折,CT能更清晰显示骨折线等情况,MRI在早期能更早发现骨髓水肿等病变,有助于早期诊断。
二、治疗方法
1.休息制动
对于儿童:儿童骨骼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更需要严格休息,避免继续参与可能加重足部应力的活动,如剧烈奔跑等,防止骨折进一步加重,影响骨骼正常发育。
对于成年人:应减少负重行走、站立时间,可使用拐杖等辅助器具减轻受伤跖骨的负荷,让跖骨有时间修复。
2.物理治疗
冷敷:在受伤初期,可进行冷敷,每次15-20分钟,每天数次,有助于减轻肿胀和疼痛。不同年龄段对冷敷的耐受程度不同,儿童皮肤较为娇嫩,冷敷时间需适当缩短,避免冻伤。
热敷:受伤48小时后,可进行热敷,促进血液循环,帮助恢复。热敷温度要适宜,避免烫伤皮肤。
电疗等:如超声波等物理治疗方法,可促进骨折部位的愈合,但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如年龄、身体状况等选择合适的治疗参数。
3.康复训练
早期:在骨折得到初步稳定后,可进行足部小范围的关节活动度训练,如踝关节的屈伸等,避免关节僵硬,不同年龄人群训练强度需调整,儿童训练强度要轻柔。
中期:逐渐增加足部肌肉力量训练,如足部小肌肉的收缩舒张练习等,帮助恢复足部功能,但要注意循序渐进。
后期:进行步态训练等,恢复正常的行走功能,成年人可能需要更长时间的康复训练来恢复到受伤前的运动水平,儿童则要考虑其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功能恢复情况。
三、预防措施
1.运动方面
合理安排运动强度和时间:无论是儿童还是成年人,运动时要逐渐增加运动负荷,避免突然进行高强度、长时间的足部运动。比如儿童参加体育活动时,要根据其年龄和身体状况合理安排运动项目和时间。
选择合适的装备:穿着合适的运动鞋,提供良好的足部支撑和缓冲,减少跖骨承受的应力。不同人群对运动鞋的需求不同,儿童要选择适合其足部生长发育阶段的鞋子。
2.生活方式:保持健康的体重,减轻足部负担,对于有足部畸形等情况的人群,要及时进行纠正,避免因足部力学异常导致跖骨疲劳性骨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