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经后子宫内膜癌是什么病
绝经后子宫内膜癌是发生于绝经后女性子宫内膜的恶性肿瘤,发病与雌激素因素、遗传因素及其他因素相关,临床表现有阴道出血、排液、疼痛等,诊断包括妇科检查、影像学检查、病理检查,治疗有手术、放疗、化疗等,预后与分期等相关,治疗后需定期随访,绝经后女性应重视健康,有高危因素者定期筛查。
一、发病相关因素
1.雌激素因素:绝经后女性雌激素主要来源为雄激素在外周组织的转化,长期无孕激素拮抗的雌激素刺激是重要发病因素。研究表明,肥胖、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常存在雌激素水平异常升高情况,增加患病风险。例如,肥胖女性体内脂肪细胞可将雄激素转化为雌激素,导致子宫内膜长期受高雌激素刺激。
2.遗传因素:约20%的子宫内膜癌患者有家族史。如林奇综合征相关基因突变患者,患子宫内膜癌的风险显著增加。有家族遗传倾向的绝经后女性需更密切关注自身情况,定期进行相关检查。
3.其他因素:绝经延迟、长期服用他莫昔芬等药物也与绝经后子宫内膜癌发病相关。长期服用他莫昔芬的女性,患子宫内膜癌风险较未服用者升高。
二、临床表现
1.阴道出血:最常见症状为绝经后阴道不规则出血,量一般不多。少数未绝经女性可表现为月经紊乱、经量增多等。
2.阴道排液:可为浆液性或血性分泌物,若合并感染可有脓性排液,伴恶臭。
3.疼痛:晚期癌肿浸润周围组织或压迫神经可引起下腹部及腰骶部疼痛。当癌肿堵塞宫颈管致宫腔积脓时,可出现下腹部胀痛及痉挛样疼痛。
三、诊断方法
1.妇科检查:可了解子宫大小、外形、宫颈情况及附件有无异常。绝经后女性子宫多萎缩变小,但子宫内膜癌时子宫可能正常大小或稍大。
2.影像学检查
超声检查:经阴道超声可清晰观察子宫内膜厚度、宫腔内有无占位病变等。子宫内膜厚度≥5mm时需引起重视,尤其是绝经后女性。
MRI检查:能更准确判断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深度、有无宫颈间质受累及盆腔淋巴结转移等情况,为治疗方案制定提供重要依据。
3.病理检查:是确诊子宫内膜癌的金标准。常用方法有分段诊刮,即先刮宫颈管,再刮宫腔内膜,将刮出组织送病理检查,明确病变性质、组织学类型及分化程度等。
四、治疗原则
1.手术治疗:是主要治疗方法。对于早期患者,常行全子宫切除术及双侧附件切除术,必要时行盆腔及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术。
2.放疗:包括外照射和内照射。适用于有高危因素的早期患者、局部晚期患者及复发转移患者。
3.化疗:多用于晚期或复发转移患者,可采用静脉化疗或腹腔化疗等方式。
五、预后及随访
1.预后:预后与临床分期、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等密切相关。早期患者经规范治疗后预后较好,晚期患者预后相对较差。例如,Ⅰ期患者5年生存率较高,而Ⅲ、Ⅳ期患者5年生存率明显降低。
2.随访:治疗结束后需定期随访。一般治疗后2年内每3-6个月随访一次,3-5年内每6-12个月随访一次。随访内容包括妇科检查、超声检查、肿瘤标志物检查等,以便及时发现复发或转移情况,尽早处理。
对于绝经后女性,应重视自身健康状况,出现阴道异常出血等可疑症状时及时就医,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同时,有相关高危因素的女性应定期进行妇科检查及相关筛查,以便早期干预,降低绝经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风险及改善预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