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是发生在乳腺腺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其发病与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病史等因素相关,常见症状有乳房肿块、外形改变、乳头溢液等,诊断包括影像学和病理检查,治疗有手术、化疗、放疗、内分泌、靶向等方式,可通过健康生活方式、定期筛查、避免长期大量接触雌激素来预防。
一、乳腺癌的定义
乳腺癌是发生在乳腺腺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乳腺由导管、小叶、纤维组织和脂肪组织等构成,癌细胞可起源于这些不同的组织成分。
二、乳腺癌的发病因素
年龄:随着年龄增长,发病风险逐渐增加,一般40-60岁是乳腺癌相对高发的年龄段,不过近年来发病有年轻化趋势。
性别:虽然男性也会患乳腺癌,但女性患乳腺癌的概率远高于男性,这主要与女性体内的雌激素等激素水平等因素相关。
生活方式:长期高脂肪饮食、缺乏运动、肥胖等生活方式因素会增加患病风险。例如,高脂肪饮食可能会影响体内激素代谢等,进而对乳腺组织产生不良影响;缺乏运动使得身体代谢减缓,可能不利于身体机能维持正常,增加患病几率。
病史:有乳腺癌家族史的人群,患病风险比无家族史人群高。此外,一侧乳房患过乳腺癌,另一侧乳房患癌的风险会升高;患有某些乳腺良性疾病如不典型增生等,若未得到有效控制,也可能增加患乳腺癌的风险。
三、乳腺癌的常见症状
乳房肿块:多为无痛性肿块,质地较硬,表面不光滑,边界不清,可活动度差等。
乳房外形改变:可能出现乳房皮肤凹陷(酒窝征)、乳头凹陷、乳房皮肤橘皮样改变等。
乳头溢液:非哺乳期出现乳头溢液,可为血性、浆液性等。
四、乳腺癌的诊断方法
影像学检查
乳腺超声:可以初步判断乳腺肿块是囊性还是实性,有助于发现较小的乳腺病变,对年轻女性、致密型乳腺等情况检查有优势。
乳腺X线摄影(钼靶):是常用的乳腺癌筛查手段之一,对于发现乳腺内的微小钙化等有重要价值,有助于早期发现乳腺癌。
磁共振成像(MRI):对于乳腺病变的检出敏感性较高,尤其是对多中心、多病灶的乳腺癌以及假体植入乳房的评估等有独特优势。
病理检查:是确诊乳腺癌的金标准,可通过穿刺活检或手术切除活检获取病变组织进行病理分析,明确肿瘤的病理类型、分级等情况。
五、乳腺癌的治疗方式
手术治疗:包括乳房肿瘤切除术、乳房切除术等,根据肿瘤的分期、患者的具体情况等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化疗:通过使用化学药物杀灭癌细胞,可在术前缩小肿瘤体积,术后清除残留癌细胞等。
放疗:利用放射线杀死癌细胞,可用于术后辅助治疗等情况。
内分泌治疗:适用于激素受体阳性的乳腺癌患者,通过阻断雌激素等激素对癌细胞的刺激来抑制肿瘤生长。
靶向治疗:针对肿瘤细胞特定的靶点进行治疗,具有针对性强、副作用相对较小等特点。
六、乳腺癌的预防措施
健康生活方式:保持均衡饮食,减少高脂肪、高热量食物摄入,增加蔬菜、水果等富含膳食纤维食物的摄取;坚持适量运动,维持健康体重,降低肥胖相关的乳腺癌发病风险。
定期筛查:一般建议40岁以上女性每年进行乳腺X线摄影检查,40岁以下女性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乳腺超声等检查方式进行定期筛查,有乳腺癌高危因素的人群应适当增加筛查频率。
避免长期大量接触雌激素:如避免不必要的长期服用含雌激素的药物、保健品等,了解雌激素相关的化妆品等的使用风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