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睾结核是什么病
附睾结核是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的男性生殖系统慢性特异性炎症,多继发于肾结核,感染途径有血行感染和直接蔓延,病理改变是结核分枝杆菌先侵犯附睾尾部后蔓延至整个附睾,临床表现有阴囊部不适等症状和相应体征,诊断靠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治疗包括抗结核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特殊人群如儿童、女性、老年人群及有基础病史者有不同注意事项。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
1.感染途径
血行感染:结核分枝杆菌可通过血液循环到达附睾。例如,肺结核患者体内的结核分枝杆菌可经血液传播至附睾,引发感染。
直接蔓延:肾结核的结核分枝杆菌可经尿路蔓延至附睾,这是较为常见的感染途径。
2.病理改变:结核分枝杆菌首先侵犯附睾尾部,然后逐渐蔓延至整个附睾。病变初期为局部的结核结节形成,随后结节融合、干酪样坏死、溃疡及纤维化等。
二、临床表现
1.症状
阴囊部不适或坠胀感:患者常感觉阴囊部位有隐隐的不适或坠胀,这种感觉可能在活动后加重。
附睾肿块:可在附睾部位触及结节状肿块,初期肿块较硬、无痛,随着病情进展,肿块与阴囊皮肤粘连,可出现疼痛。
窦道形成:病情严重时,病变部位可破溃形成窦道,长期不愈合,窦道分泌物稀薄,呈脓性。
全身症状:部分患者可伴有低热、盗汗、乏力等全身结核中毒症状。
2.体征:体检时可发现附睾增大,质地变硬,与周围组织粘连等。
三、诊断
1.实验室检查
结核菌素试验(PPD试验):阳性提示有结核分枝杆菌感染,但仅为辅助诊断依据。
血沉:部分患者血沉可增快,提示体内有炎症反应,但血沉增快不具特异性。
结核分枝杆菌检测:附睾分泌物或穿刺液中查找结核分枝杆菌,若能找到结核分枝杆菌则可明确诊断,但阳性率较低。
2.影像学检查
B超检查:可发现附睾肿大、回声不均匀等改变,有助于初步判断附睾病变情况。
静脉肾盂造影:对于怀疑肾结核的患者,可了解肾脏是否存在结核病变,因为附睾结核多继发于肾结核。
四、治疗
1.抗结核药物治疗:是附睾结核的主要治疗方法,常用的抗结核药物有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等。遵循早期、规律、全程、联合、适量的抗结核治疗原则。
2.手术治疗:当附睾结核病变严重,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或形成较大脓肿、窦道时,可考虑手术治疗。手术方式包括附睾切除术等,但手术前后均需配合抗结核药物治疗。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患附睾结核较为罕见,若儿童出现阴囊部位异常,应高度警惕,及时就医。儿童抗结核治疗时,需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如异烟肼可能引起周围神经炎等,利福平可能影响肝功能等,应密切监测儿童的身体状况。
2.女性:附睾结核患者的配偶需进行相关检查,因为附睾结核可能通过性接触等途径对配偶产生影响,女性需排查是否存在生殖系统结核等情况。
3.老年人群:老年患者常伴有其他基础疾病,在抗结核治疗时,要注意抗结核药物与其他基础疾病用药的相互作用。例如,老年患者可能同时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抗结核药物可能对肝肾功能有一定影响,需定期监测肝肾功能及血糖、血压等指标。
4.有基础病史者:对于本身有结核病史或其他慢性疾病病史的患者,在治疗附睾结核时,要综合考虑基础病史对治疗的影响。如曾有肝病史的患者,使用肝毒性较大的抗结核药物时需谨慎,密切观察肝脏功能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