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预防产后出血,需从孕期保健、分娩期预防、产后观察与护理及特殊人群注意事项等方面入手。孕期要筛查高危因素、补充营养;分娩期要做好产程管理、及时处理异常情况;产后要密切监测、鼓励早期哺乳;高龄产妇和有产后出血史的产妇需额外加强相关措施。具体而言,孕期定期产检筛查高危因素、保证营养均衡;分娩期合理管理产程、及时处理胎盘胎膜残留及软产道损伤;产后密切观察阴道出血量等并鼓励早期哺乳;高龄产妇严格产检、谨慎管理产程等,有产后出血史产妇提前告知病史、制定个性化分娩计划等。
一、孕期保健方面
1.筛查高危因素
孕期需定期进行产检,及时发现可能导致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如妊娠合并贫血(可通过血常规检查发现血红蛋白水平降低等指标异常)、多胎妊娠、胎盘异常(如前置胎盘、胎盘早剥等,可通过超声检查明确)、既往有产后出血史等。对于存在高危因素的孕妇,需加强孕期管理和监测,提前制定应对方案。例如,对于有前置胎盘的孕妇,要密切关注阴道出血情况,合理安排孕期活动,避免剧烈运动等。
2.补充营养
孕期应保证营养均衡,适当补充铁剂等,以预防贫血。铁是合成血红蛋白的重要原料,孕期缺铁会增加产后出血的风险。通过合理饮食或在医生指导下补充铁剂,维持正常的血红蛋白水平,有助于提高孕妇的身体储备,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的可能性。例如,多摄入富含铁的食物如红肉、豆类、绿叶蔬菜等。
二、分娩期预防措施
1.产程管理
第一产程要注意产妇的宫缩、胎心等情况,合理安排产妇休息和活动,保证产妇体力。第二产程中,要指导产妇正确使用腹压,避免产妇用力过猛或过久,防止因产程进展过快导致软产道损伤而引起产后出血。当胎肩娩出后,可遵医嘱适当使用宫缩剂,如缩宫素等,促进子宫收缩。缩宫素能选择性地兴奋子宫平滑肌,加强子宫收缩,减少出血。
2.及时处理异常情况
对于胎盘娩出过程,要仔细检查胎盘、胎膜是否完整,如有残留应及时处理。若发现软产道损伤,应立即进行缝合止血。例如,会阴侧切或会阴撕裂等软产道损伤,需及时准确缝合,以减少出血。
三、产后观察与护理
1.产后监测
产后需密切观察产妇的阴道出血量、子宫收缩情况等。一般产后2小时是产后出血的高发时段,要准确测量出血量,正常产后2小时出血量不应超过400ml。可以通过使用产后出血量收集器等工具来准确测量。同时,要按摩子宫,促进子宫收缩,观察子宫收缩是否良好,子宫收缩乏力是产后出血的常见原因之一。
2.鼓励早期哺乳
产后鼓励产妇尽早进行母乳喂养,婴儿吸吮乳头可反射性地引起子宫收缩,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母乳喂养不仅有利于婴儿的生长发育,还对产妇的子宫复旧有积极作用。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高龄产妇
高龄产妇产后出血风险相对较高,除了遵循上述一般预防措施外,孕期更要严格产检,密切监测孕妇的各项指标,如血压、血糖等,控制基础疾病。在分娩期要更加谨慎地管理产程,产后加强监测和护理,注意休息,促进身体恢复。
2.有产后出血史的产妇
此类产妇再次妊娠时,孕期要提前告知医生既往病史,加强孕期监测,分娩前制定个性化的分娩计划,产程中密切观察,一旦出现异常情况能及时采取有效的止血措施。产后要注意休息,加强营养支持,促进身体恢复,同时要密切关注阴道出血等情况,如有异常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