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盘早剥的处理原则
胎盘早剥的处理包括评估与监测孕妇一般情况、胎儿情况,纠正休克,根据情况选择终止妊娠的时机和方式,处理并发症,以及术后护理与随访。要密切监测生命体征、胎儿情况,迅速补充血容量纠正休克,按情况选择阴道分娩或剖宫产,处理凝血功能障碍和肾功能衰竭等并发症,术后做好产妇和新生儿护理并指导随访,警惕再次妊娠复发。
一、评估与监测
1.一般情况评估:密切监测孕妇生命体征,包括血压、心率、呼吸等,评估孕妇意识状态,及时发现休克等严重情况。对于不同年龄的孕妇,其生命体征的正常范围略有差异,年轻孕妇相对耐受能力可能稍强,但仍需严格监测。有慢性病史的孕妇,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其生命体征变化可能更为复杂,需更精细观察。
2.胎儿情况评估:通过胎心监护、B超等检查评估胎儿宫内情况,胎心监护可监测胎儿心率变化及宫缩时胎儿心率反应,B超可了解胎盘剥离部位、面积等情况。不同孕周的胎儿对胎盘早剥的耐受能力不同,孕晚期胎儿相对更成熟,但仍需尽力保障胎儿安全。有不良孕史的孕妇,此次胎盘早剥对胎儿的影响需重点评估。
二、纠正休克
1.补充血容量:迅速建立静脉通道,补充晶体液、胶体液等以纠正休克,改善胎盘灌注。对于贫血较严重的孕妇,可根据情况适当输注红细胞悬液。老年孕妇由于各脏器功能减退,在补充血容量时需注意输液速度和量,避免加重心脏负担;妊娠期合并心脏病的孕妇,更要严格控制输液量和速度,防止诱发心力衰竭。
三、终止妊娠
1.分娩时机及方式选择:
阴道分娩:适用于以外出血为主,Ⅰ度胎盘早剥,产妇一般情况良好,宫口已扩张,估计短时间内可结束分娩者。需密切观察产程进展及胎儿情况,产程中持续胎心监护。对于经产妇,产程进展相对较快,但仍需警惕病情变化;初产妇则需根据宫缩和宫颈扩张情况谨慎处理。
剖宫产:适用于Ⅱ度及以上胎盘早剥,尤其是产妇病情恶化,胎儿已死,不能立即分娩者;或Ⅰ度胎盘早剥,出现胎儿窘迫征象,需抢救胎儿者;以及破膜后产程无进展者。剖宫产可迅速娩出胎儿,终止妊娠,挽救产妇及胎儿生命。对于肥胖孕妇,剖宫产操作难度可能增加,需做好充分准备;有多次剖宫产史的孕妇,此次手术需警惕子宫破裂等风险。
四、并发症处理
1.凝血功能障碍处理:
补充凝血因子:及时输入新鲜冰冻血浆、血小板等补充凝血因子,纠正凝血功能障碍。对于有凝血功能障碍病史的孕妇,此次胎盘早剥引发的凝血功能障碍可能更严重,需更早、更积极地补充凝血因子。
抗纤溶治疗:在凝血功能监测的基础上,必要时使用抗纤溶药物,但需谨慎,避免加重血栓形成风险。
2.肾功能衰竭处理:
维持尿量:保证充足的尿量,必要时使用利尿剂,如呋塞米等,观察尿量变化。对于妊娠期合并肾脏疾病的孕妇,胎盘早剥后出现肾功能衰竭的风险更高,需密切监测肾功能指标,如肌酐、尿素氮等,并根据情况调整治疗方案。
血液净化治疗:若肾功能衰竭严重,达到透析指征,需及时行血液净化治疗,如血液透析等。
五、术后护理与随访
1.术后护理:
产妇护理:密切观察产妇子宫收缩、阴道出血情况,预防产后出血。加强伤口护理,防止感染。对于高龄产妇,术后恢复相对较慢,需加强基础护理,如协助翻身、拍背等,预防肺部感染等并发症。
新生儿护理:对于娩出的新生儿,需进行全面评估和相应护理,如保暖、呼吸支持等。早产儿由于各脏器发育不成熟,更需精细护理,注意维持体温稳定、呼吸管理等。
2.随访:指导产妇产后注意休息,加强营养,定期复查血常规、凝血功能等指标。有胎盘早剥病史的孕妇再次妊娠时,需密切监测,警惕胎盘早剥复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