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慢性肠胃炎有什么症状及如何治疗
儿童慢性肠胃炎有消化系统症状如腹痛、腹泻、呕吐、食欲减退,还有全身症状如消瘦、乏力;治疗包括一般治疗(饮食调整、生活方式调整)和药物治疗(胃肠黏膜保护剂、微生态调节剂、针对病因治疗);特殊人群(儿童)需注意年龄因素、生活方式、病史相关等,如婴幼儿喂养需注意、药物使用谨慎、家长助养成良好生活习惯、治疗时考虑既往病史等。
一、儿童慢性肠胃炎的症状
儿童慢性肠胃炎常见症状包括:
消化系统症状:
腹痛:多为反复发作的脐周疼痛,疼痛程度不一,可能为隐痛、胀痛等。儿童可能无法准确描述疼痛性质,表现为哭闹、烦躁不安等。例如,部分患儿会在进食后或空腹时出现腹痛,这与胃肠蠕动及炎症刺激有关。
腹泻:大便次数增多,可为稀便、糊状便甚至水样便。腹泻频率因人而异,有的患儿可能每天数次,有的则可能数天发作一次。长期慢性腹泻可能导致儿童营养吸收不良,影响生长发育,因为肠道炎症会影响对营养物质如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的吸收。
呕吐:可出现间歇性呕吐,呕吐物多为胃内容物,严重时可能含有胆汁。呕吐可能与胃肠功能紊乱、炎症刺激引起的胃肠道蠕动异常有关。
食欲减退:儿童对食物的兴趣降低,进食量减少。这是因为胃肠道炎症影响了消化功能,导致患儿饱腹感提前出现,从而不愿进食。
全身症状:
消瘦:由于长期营养吸收不良,儿童体重增长缓慢或不增,出现消瘦表现。身高也可能低于同龄正常儿童,影响生长发育指标。
乏力:患儿精神状态不佳,容易疲倦,活动耐力下降。这是因为身体处于慢性消耗状态,营养物质摄入不足及代谢紊乱等因素导致。
二、儿童慢性肠胃炎的治疗
一般治疗:
饮食调整:提供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米粥、面条等。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以及过冷、过热的食物,以免加重胃肠负担。对于年龄较小的儿童,要注意饮食的均衡,保证足够的营养摄入,可适当增加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的食物,如鸡蛋、新鲜蔬菜和水果等,但需根据儿童消化能力进行合理调整。
生活方式调整:保证儿童充足的睡眠,良好的睡眠有助于身体的修复和调节。注意腹部保暖,尤其是在季节交替或寒冷天气时,避免腹部受凉导致胃肠痉挛加重病情。
药物治疗:
胃肠黏膜保护剂:如铝碳酸镁等,可保护胃肠黏膜,减轻炎症对黏膜的刺激。
微生态调节剂:例如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等益生菌制剂,有助于调节肠道菌群平衡,改善肠道功能,因为肠道菌群失调在慢性肠胃炎的发病中可能起到一定作用。
针对病因的治疗:如果是由幽门螺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肠胃炎,可能需要使用抗生素等药物进行抗幽门螺杆菌治疗,但需严格遵循儿科用药原则,选择合适的抗生素且注意药物的剂量和疗程等。
三、特殊人群(儿童)注意事项
年龄因素:婴幼儿由于胃肠功能发育尚未完善,在治疗过程中更要密切关注饮食调整,选择适合其消化能力的食物。例如,婴儿喂养时要注意奶温、奶量和喂养频率,避免过度喂养。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药物使用需格外谨慎,严格按照儿童体重等计算合适的用药剂量,避免使用不适合儿童的药物或超剂量用药。
生活方式:家长要帮助儿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规律作息、适当运动等。运动可以促进胃肠蠕动,有助于改善消化功能,但要注意运动强度,避免剧烈运动后立即进食。
病史相关:如果儿童有既往胃肠道疾病史或过敏史等,在治疗慢性肠胃炎时要充分考虑这些因素。例如,若儿童对某种抗生素过敏,在选择抗幽门螺杆菌治疗的药物时要避开该类药物。同时,要详细记录儿童的病史,以便医生更准确地制定治疗方案,在治疗过程中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如症状是否缓解、有无新的不适出现等,及时调整治疗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