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营养不良怎么调理
儿童营养不良的改善方法包括多方面。饮食调整上,要增加热量摄入,保证蛋白质摄入,丰富维生素和矿物质摄入,并合理安排饮食次数和餐量;疾病治疗方面,需查找病因针对治疗,同时治疗并发症;生活方式调整中,要保证儿童充足睡眠,安排适度运动;特殊人群如食物过敏或不耐受、早产儿或低出生体重儿、患有慢性疾病的儿童,需根据其特点,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营养干预和喂养方案调整。
一、饮食调整
1.增加热量摄入:儿童营养不良首先要保证足够的热量供应,以满足生长发育需求。对于不同年龄段儿童,需根据其基础代谢率、活动水平等计算每日所需热量。如13岁幼儿,每日每千克体重约需90100千卡热量;46岁儿童,每日每千克体重约需8090千卡热量。可通过增加主食,如米饭、面条、馒头等的量,以及适当摄入富含油脂的食物,如植物油、坚果等提高热量摄入。
2.保证蛋白质摄入:蛋白质是身体修复和生长的重要营养素。优质蛋白质来源包括奶类(牛奶、羊奶等)、蛋类(鸡蛋、鸭蛋等)、肉类(鸡肉、鱼肉、牛肉等)、豆类(大豆及其制品)等。不同年龄段儿童对蛋白质需求量不同,13岁幼儿每日每千克体重需34克蛋白质;46岁儿童每日每千克体重需2.53克蛋白质。
3.丰富维生素和矿物质摄入: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如菠菜、胡萝卜、橙子、苹果等,以补充维生素(如维生素A、C、D等)和矿物质(如铁、锌、钙等)。维生素和矿物质对儿童身体正常功能维持、免疫力提升等至关重要。例如,维生素A有助于视力发育,缺铁易导致缺铁性贫血。
4.合理安排饮食次数和餐量:除正常三餐外,可适当增加12次加餐,如上午和下午各安排一次水果、酸奶或小点心。注意每餐不宜过饱,以免引起消化不良,遵循少食多餐原则。
二、疾病治疗
1.查找病因:部分儿童营养不良是由潜在疾病导致,如慢性腹泻、肠道寄生虫感染、先天性心脏病等。需就医进行全面检查,包括血常规、粪便检查、心脏超声等,明确病因后针对治疗。例如肠道寄生虫感染,可使用驱虫药物;慢性腹泻可能需调整肠道菌群、治疗肠道炎症等。
2.治疗并发症:营养不良儿童易出现多种并发症,如贫血、维生素缺乏症等。对于贫血,若为缺铁性贫血,可补充铁剂;若为巨幼细胞贫血,需补充维生素B12和叶酸。针对维生素缺乏症,根据缺乏种类进行相应补充,如维生素D缺乏可补充维生素D制剂。
三、生活方式调整
1.充足睡眠:睡眠过程中身体会分泌生长激素,对儿童生长发育极为重要。不同年龄段儿童所需睡眠时间不同,12岁幼儿每天需1314小时睡眠;35岁儿童每天需1113小时睡眠;612岁儿童每天需911小时睡眠。应帮助儿童养成规律睡眠习惯,创造安静、舒适睡眠环境。
2.适度运动:运动可促进胃肠蠕动,增加食欲,还能增强体质。根据儿童年龄选择合适运动方式,如13岁幼儿可进行简单爬行、走路、玩耍等活动;46岁儿童可进行跑步、跳绳、踢球等户外运动。每天保证12小时户外活动时间。
四、特殊人群温馨提示
1.对于存在食物过敏或不耐受的儿童:家长需详细记录儿童饮食及身体反应,就医进行过敏原检测。避开过敏食物,选择替代食物保证营养摄入。如对牛奶蛋白过敏,可选择深度水解奶粉或氨基酸奶粉替代普通奶粉。
2.对于早产儿或低出生体重儿:这类儿童营养需求特殊,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喂养。可能需使用早产儿专用配方奶粉,且喂养过程中要密切监测生长发育指标,如体重、身长、头围等,根据指标调整喂养方案。
3.对于患有慢性疾病的儿童:如先天性心脏病、糖尿病等,营养不良调理需结合疾病治疗。如糖尿病儿童,既要保证营养充足,又要控制血糖,需在医生和营养师指导下制定个性化饮食方案,严格控制碳水化合物摄入量,合理分配每餐热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