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按摩手法
腰椎间盘突出常用按摩手法有揉法、滚法、按法、推法,按摩时要把握适应证与禁忌证,按摩后要注意腰部保暖及短时间内避免剧烈活动和弯腰负重。
一、腰椎间盘突出常用按摩手法
1.揉法:用手掌大鱼际或掌根部位着力于腰部疼痛部位,做轻柔缓和的环旋揉动。通过揉法可放松腰部肌肉,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紧张。研究表明,揉法能促进腰部肌肉的代谢,减轻炎症介质的堆积,从而缓解疼痛。一般揉动时间可持续3-5分钟,力度以患者感觉舒适、局部有温热感为宜。对于年轻患者,若日常久坐、久站导致腰部肌肉劳损引发腰椎间盘突出,揉法能较好地放松肌肉;对于中老年患者,若有长期腰椎退变基础,揉法也可起到一定的肌肉舒缓作用,但要注意根据个体耐受程度调整力度。
2.滚法:用手背近小指侧部分或小指、无名指、中指的掌指关节突起部分着力,通过腕关节的屈伸和前臂的旋转运动,持续不断地作用于腰部。滚法能够深入到肌肉深层,更好地松解粘连的肌肉纤维。其频率一般控制在每分钟120-160次,作用面积相对揉法更大,可覆盖腰椎间盘突出相关的疼痛区域。对于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导致腰部肌肉紧张明显的患者,滚法能有效松解紧张肌肉;而对于有骨质疏松病史的患者,滚法时要注意力度,避免过度用力造成骨骼损伤等不良后果。
3.按法:用手指或手掌按压腰部特定穴位或疼痛点,如肾俞、大肠俞等穴位。按法能起到调节经络气血的作用,对于腰椎间盘突出引起的经络不通有一定的疏通效果。按压时要垂直向下用力,逐渐增加力度,以患者能耐受的酸胀感为度。一般每个穴位按压1-2分钟。年轻且无基础疾病的患者可适当耐受较强的按压力度,而老年患者或有高血压等基础疾病的患者,按压力度要轻柔,防止因血压波动等情况出现不适。
4.推法:用手掌或指腹沿经络循行方向或肌肉纤维走向进行单向推动。推法可以促进腰部气血运行,改善腰椎的关节活动度。例如,从腰部脊柱两侧向外侧推动,能松解腰部肌肉的紧张状态。推法的速度要均匀,力度适中,推动的距离根据腰部肌肉的范围而定。对于长期伏案工作、腰部缺乏运动导致腰椎间盘突出的年轻患者,推法有助于恢复腰部肌肉的正常功能;对于妊娠期女性(特殊人群),由于身体的特殊生理变化,推法要避免触及腹部等敏感区域,且力度需格外轻柔,以防对胎儿造成影响。
二、按摩的注意事项
1.适应证与禁忌证把握
适应证:对于初次发作、病程较短的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经医生评估无严重神经压迫等情况时,按摩可作为辅助治疗手段。例如,病程在3个月以内,症状相对较轻,仅表现为腰部疼痛伴轻度下肢放射痛的患者,按摩可能有较好的缓解作用。
禁忌证:存在腰椎结核、肿瘤、严重骨质疏松、脊柱畸形等情况的患者严禁按摩。比如有明确腰椎肿瘤病史的患者,按摩可能会导致肿瘤部位受到刺激,加重病情;严重骨质疏松患者骨骼强度下降,按摩不当易引发骨折等严重并发症。对于妊娠中后期的女性,由于腹部增大、腰椎生理曲度改变等因素,按摩也需谨慎,一般不建议进行强力按摩,以免影响胎儿安全。
2.按摩后的护理
按摩后要注意腰部保暖,避免受寒。因为按摩后腰部肌肉处于放松状态,毛孔张开,受寒易导致肌肉痉挛复发。可通过佩戴腰围等方式进行保暖,但佩戴时间不宜过长,以免导致腰部肌肉萎缩。对于老年患者,自身体温调节能力较差,更要注意腰部保暖;年轻患者若在寒冷环境中进行了按摩,也需及时采取保暖措施。
按摩后短时间内避免剧烈活动和弯腰负重。让腰部肌肉有一个恢复和适应的过程。例如,按摩后1-2天内不宜进行跑步、搬重物等活动。对于从事重体力劳动的患者,在按摩后要严格遵循此注意事项,给腰部足够的恢复时间;对于久坐办公室的年轻患者,按摩后也要注意避免长时间保持不良坐姿,防止腰部肌肉再次紧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