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根型颈椎病是什么意思
神经根型颈椎病是因颈椎间盘退变、椎体骨质增生等致颈椎神经根受刺激或压迫出现一系列症状的常见颈椎病类型,发病与颈椎退变、解剖因素相关,有疼痛(颈部及上肢放射痛)、神经功能障碍(上肢麻木、肌力下降)等表现,可通过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诊断,治疗分非手术(牵引、理疗、药物)和手术,预防需保持良好姿势、适度颈部锻炼、避免颈部外伤。
一、发病机制
1.颈椎退变因素
椎间盘退变:随着年龄增长或长期不良生活方式等因素影响,颈椎间盘发生退变,髓核突出或脱出,可直接压迫神经根。例如,长期伏案工作的人群,颈椎间盘长期处于高压力状态,更容易发生退变,进而增加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发病风险。
骨质增生:椎体边缘会出现骨质增生,当增生的骨质刺激或压迫周围的神经根时,也会引发神经根型颈椎病。一般在中老年人中较为常见,因为随着年龄增加,椎体的磨损和退变会导致骨质增生的发生概率升高。
2.解剖因素:颈椎的神经根从椎间孔穿出,当颈椎结构发生改变时,椎间孔的容积减小,就会对神经根产生压迫。例如,颈椎的生理曲度改变等情况,都可能影响椎间孔的大小,从而影响神经根的正常状态。
二、临床表现
1.疼痛症状
颈部疼痛:患者常感到颈部疼痛,疼痛可放射至肩部、上臂等部位。这种疼痛可能是持续性的隐痛,也可能是发作性的刺痛。例如,有些患者早晨起床时会感觉颈部僵硬、疼痛,活动后稍有缓解,但长时间活动后又会加重。
上肢放射痛:神经根受到压迫后,疼痛会沿着神经根走行放射到上肢,如从颈部放射至前臂、手指等部位。疼痛性质多样,有的患者表现为电击样痛,有的则是酸痛、胀痛等。
2.神经功能障碍症状
上肢麻木:患者上肢会出现麻木感,麻木部位与神经根受压节段相关。比如,颈5-6神经根受压时,麻木可能出现在前臂桡侧及拇指、食指;颈6-7神经根受压时,麻木可能涉及中指等。
肌力下降:严重时可出现上肢肌力下降,患者可能会发现拿东西无力,如拿不住筷子、钥匙等。这是因为神经根受到压迫后,神经传导功能受到影响,导致所支配的肌肉力量减弱。
三、诊断方法
1.体格检查
压颈试验:患者端坐,医生用手按压患者头部,若出现上肢放射性疼痛,则为阳性,提示神经根受压。
臂丛神经牵拉试验:医生一手扶患者患侧颈部,一手握患侧手腕,将其上肢外展,若患者出现上肢放射痛或麻木加重,则试验阳性,也提示神经根型颈椎病可能。
2.影像学检查
X线检查:可观察颈椎的生理曲度、椎间隙宽度等情况,看是否存在椎体骨质增生、椎间隙变窄等改变,对初步判断颈椎病变有一定帮助。
磁共振成像(MRI):能清晰显示颈椎间盘、神经根、脊髓等结构的情况,可明确神经根受压的部位和程度,是诊断神经根型颈椎病的重要影像学依据。
四、治疗与预防
1.治疗
非手术治疗:包括牵引治疗,通过牵引可以拉开椎间隙,减轻对神经根的压迫;理疗,如热敷、红外线照射等,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缓解疼痛和肌肉痉挛;药物治疗,可使用非甾体抗炎药等缓解疼痛症状,但需遵循相关用药原则,仅提及药物名称。
手术治疗:如果非手术治疗无效,且神经根受压严重,出现明显的神经功能进行性减退等情况,可考虑手术治疗,通过手术解除神经根的压迫。
2.预防
保持良好姿势:无论是工作还是日常生活中,都要保持正确的姿势,避免长时间低头。例如,使用电脑时,应将电脑屏幕调整到合适高度,使眼睛平视屏幕,颈部保持正直;睡觉时选择合适高度的枕头,使颈椎处于正常生理曲度。
适度颈部锻炼:进行一些适度的颈部锻炼,如颈部的前屈、后伸、左右侧屈及旋转等活动,但要注意运动幅度和强度,避免过度运动造成颈部损伤。例如,每天可进行几次缓慢的颈部环绕运动,但要避免快速、剧烈的颈部转动。
避免颈部外伤:注意保护颈部,避免颈部受到外伤,如在进行一些可能有颈部受伤风险的活动时(如剧烈运动、乘坐交通工具时),要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