踝关节骨折有什么症状
踝关节骨折主要有以下症状:受伤后踝关节局部迅速出现剧烈疼痛,活动时加剧,疼痛程度因骨折严重程度、年龄等因素而异;因血管破裂出血和炎症反应致肿胀,伤后数小时开始,2448小时达高峰,肥胖及下肢血管疾病患者肿胀更严重且消退慢;会出现内翻、外翻、短缩等畸形,严重影响踝关节功能;主动和被动活动均受限,老年人或关节退变者受限更明显;皮下出血形成瘀斑,随时间颜色改变,范围与损伤程度有关。同时,儿童骨折要关注生长板,孕妇用药需谨慎,老年人因骨质疏松愈合慢且基础疾病多增加治疗复杂性,有陈旧性损伤病史者症状和恢复更复杂,都需特殊对待。
一、踝关节局部疼痛
1.疼痛特点:受伤后踝关节部位会迅速出现较为剧烈的疼痛,这种疼痛在活动踝关节,如试图屈伸、旋转或负重时会明显加剧。这是因为骨折破坏了骨的连续性及周围软组织,刺激了神经末梢。
2.疼痛程度:其程度因人而异,一般与骨折的严重程度相关。简单的撕脱性骨折可能疼痛相对较轻,但也会影响正常活动;而复杂的粉碎性骨折,由于骨折块较多,对周围组织损伤更大,疼痛往往较为剧烈,甚至难以忍受。同时,年龄、个人疼痛阈值也会影响患者对疼痛的感受。比如,儿童对疼痛可能更加敏感,表述疼痛时可能会更为强烈。
二、肿胀
1.肿胀原因:骨折会导致局部血管破裂出血,血液积聚在组织间隙,同时损伤引发的炎症反应会使血管通透性增加,液体渗出,共同导致踝关节肿胀。
2.肿胀发展:受伤后数小时内肿胀开始逐渐明显,一般在伤后2448小时达到高峰。早期肿胀可能以局限性为主,之后随着渗出的增加,肿胀范围会逐渐扩大,可累及整个踝关节周围甚至小腿下段。对于肥胖人群或患有下肢血管疾病的患者,肿胀可能更为严重且消退缓慢,这是因为肥胖者下肢血液循环相对较差,而血管疾病患者本身血管功能存在障碍,影响了血液和组织液的回流。
三、畸形
1.畸形表现:常见的畸形有内翻畸形、外翻畸形、短缩畸形等。如果骨折端发生移位,会使踝关节的正常解剖结构遭到破坏,从而出现外观上的畸形改变。比如,当发生内外踝骨折且骨折块移位明显时,可出现踝关节的内外翻畸形。
2.对功能的影响:畸形不仅影响外观,更重要的是会严重影响踝关节的正常功能,导致患者无法正常站立、行走,即使勉强活动,也会因关节面不平整,增加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风险。
四、活动受限
1.主动活动受限:患者因疼痛和骨折的影响,无法自主地完成踝关节正常的屈伸、内翻、外翻和旋转等动作。例如,在尝试背屈或跖屈踝关节时,由于骨折断端的摩擦以及周围软组织的损伤,会引起剧烈疼痛,从而限制了活动幅度。
2.被动活动受限:即使在他人帮助下进行踝关节的被动活动,也会因疼痛加剧、骨折不稳定等原因而无法达到正常的活动范围。而且在被动活动时,可能会感觉到骨折断端的异常活动或骨擦感,这是骨折的典型体征之一。对于老年人或本身存在关节退变的患者,活动受限可能更为明显,因为其关节功能储备相对较差,骨折后恢复正常活动的难度更大。
五、瘀斑
1.瘀斑形成:骨折导致的皮下出血,随着时间推移,血液中的红细胞被破坏,血红蛋白分解,含铁血黄素沉积,从而在皮肤表面形成瘀斑。
2.瘀斑变化:瘀斑一般在伤后数天内逐渐出现,颜色由最初的紫红色逐渐变为青紫色、黄褐色,最后随着身体对瘀血的吸收而逐渐消退。其范围和严重程度与骨折损伤的程度及出血量有关,损伤越重,瘀斑范围可能越大。
温馨提示:对于儿童,因其骨骼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踝关节骨折后除关注上述症状外,还需密切观察是否影响骨骼生长板,因为生长板受损可能导致肢体发育异常。对于孕妇,踝关节骨折后用药需特别谨慎,很多药物可能对胎儿产生不良影响,应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老年人多合并骨质疏松,骨折后愈合相对较慢,且可能存在多种基础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会增加治疗的复杂性和风险,所以要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同时密切关注骨折愈合情况。对于有踝关节陈旧性损伤病史的人群,再次发生骨折时,症状可能会因既往损伤的影响而有所不同,且恢复过程可能更为复杂,应告知医生详细的病史,以便制定更合理的治疗和康复计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