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起慢性肺心病的常见原因
慢性肺心病由肺组织、肺血管或胸廓的慢性病变引起,常见原因有:支气管-肺疾病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最常见病因,支气管哮喘及支气管扩张、重症肺结核、尘肺等也可引发;胸廓运动障碍性疾病包括严重脊椎后凸侧凸、胸廓成形术后;肺血管疾病有肺血栓栓塞症、原发性肺动脉高压等,这些病变致肺血管阻力增加、肺动脉压升高,使右心室扩张或肥厚,伴或不伴右心功能衰竭。
一、支气管-肺疾病
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这是引起慢性肺心病最常见的病因。COPD可导致气道狭窄、气流受限,引起肺通气功能障碍,进而导致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引发肺血管收缩、重构,肺动脉压力升高。据相关流行病学研究,约80%-90%的慢性肺心病由COPD引起。其发病机制主要与炎症介质释放、氧化应激等多种因素相关,长期的COPD病程中,肺部反复的炎症反应使肺血管内皮受损,平滑肌细胞增殖,导致肺动脉高压形成。在不同年龄、性别人群中均可发病,男性由于吸烟等因素相对更易患COPD,进而增加慢性肺心病风险;生活方式上,长期吸烟、处于污染环境等因素会加重COPD进展,从而增加慢性肺心病发生几率;有COPD病史的人群若病情控制不佳,是慢性肺心病的高危人群。
2.支气管哮喘:支气管哮喘反复发作可导致气道重塑,引起气道狭窄和气流受限。长期的哮喘发作会造成肺部通气功能障碍,引发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促使肺血管收缩、肺动脉高压形成。虽然其引发慢性肺心病的比例较COPD相对低,但在哮喘病程较长、病情控制不佳的患者中,也可逐渐发展为慢性肺心病。不同年龄均可发病,儿童哮喘若未有效控制,成年后可能增加慢性肺心病风险;女性哮喘患者在月经、妊娠等特殊时期,病情可能加重,从而影响慢性肺心病的发生;生活方式中,接触过敏原、长期吸入刺激性气体等会加重哮喘发作,进而增加慢性肺心病发生可能;有哮喘病史且病情未良好控制的人群需警惕慢性肺心病的发生。
3.其他支气管-肺疾病:如支气管扩张、重症肺结核、尘肺等。支气管扩张患者由于反复的气道感染和炎症,破坏肺组织结构,影响肺通气和换气功能;重症肺结核可导致肺组织广泛破坏、纤维化,引起肺血管阻力增加;尘肺患者因长期吸入粉尘,导致肺组织弥漫性纤维化,影响肺部正常功能,这些疾病都可逐渐引起肺动脉高压,最终发展为慢性肺心病。不同疾病有其各自的发病特点和高危人群,比如尘肺多见于长期在粉尘环境工作的人群,这些人群需要特别注意职业防护以降低慢性肺心病发生风险。
二、胸廓运动障碍性疾病
1.严重的脊椎后凸、侧凸:此类胸廓畸形会导致胸廓活动受限,影响肺部的扩张和收缩,引起肺通气功能障碍。长期的肺通气不足会造成缺氧,进而引发肺血管收缩,肺动脉高压形成。不同年龄人群中,先天性或后天性脊椎畸形患者可能受到影响,年龄较小的患者若存在严重脊椎畸形,会影响生长发育过程中的肺部功能发育;性别差异相对不明显,但不同生活方式下,长期不良姿势可能加重脊椎畸形程度,从而增加慢性肺心病风险;有脊椎畸形病史且畸形严重影响肺部功能的人群需密切关注肺部情况,预防慢性肺心病。
2.胸廓成形术后:胸廓成形术等胸部手术可能导致胸廓结构改变,影响肺部的正常形态和功能,引起肺通气和换气功能障碍,进而引发慢性肺心病。术后患者的恢复情况、是否存在并发症等因素会影响慢性肺心病的发生风险,比如术后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可能加重肺部损伤,增加慢性肺心病发生几率。
三、肺血管疾病
1.肺血栓栓塞症:肺血栓栓塞症可导致肺动脉堵塞,引起肺循环阻力增加,肺动脉压力升高。虽然相对少见,但一旦发生,若未及时有效治疗,可逐渐发展为慢性肺心病。任何年龄均可发病,生活方式中长时间制动、妊娠等因素可能增加肺血栓栓塞症的发生风险,从而间接增加慢性肺心病风险;有肺血栓栓塞症病史的人群需要积极预防复发,以降低慢性肺心病发生可能。
2.其他肺血管病变:如原发性肺动脉高压等,这些疾病可直接导致肺动脉高压,进而引发慢性肺心病。原发性肺动脉高压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涉及遗传、免疫等多种因素,不同年龄、性别均可发病,目前针对此类疾病的治疗较为困难,需密切关注病情进展,预防慢性肺心病的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