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胫骨平台骨折
胫骨平台骨折是发生在胫骨近端关节面的常见关节内骨折,病因包括高处坠落、车祸伤等创伤机制及老年人骨质疏松因素,临床表现有疼痛、活动受限等症状和局部压痛、关节畸形等体征,影像学检查有X线、CT、MRI等,分型采用Schatzker分型,治疗原则有非手术治疗(适用于无明显移位骨折,用石膏或支具固定)和手术治疗(适用于明显移位骨折,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等方式恢复解剖结构和稳定性)
一、定义
胫骨平台骨折是指发生在胫骨近端关节面的骨折,胫骨近端与股骨远端组成膝关节,胫骨平台是膝关节的重要负荷结构,该部位骨折是临床上常见的关节内骨折。
二、病因
1.创伤机制
高处坠落:当人体从高处坠落时,足部着地,身体的重力传导至胫骨平台,可导致胫骨平台骨折,这种情况在建筑工人等高处作业人群中较为常见,年龄上多见于成年人。
车祸伤:汽车碰撞等车祸事故中,膝关节受到强大的暴力冲击,容易引发胫骨平台骨折,各个年龄段均可发生,但与车祸发生的场景相关,如青壮年驾驶或乘坐车辆时易发生。
2.骨质疏松因素:对于老年人,尤其是绝经后女性和老年男性,随着年龄增长,骨量丢失,骨强度下降,轻微的外伤,如平地滑倒等,也可能导致胫骨平台骨折,这是因为骨质疏松使得骨骼承受暴力的能力减弱。
三、临床表现
1.症状
疼痛:受伤部位出现明显疼痛,膝关节周围肿胀,活动膝关节时疼痛加剧,年龄较大的患者可能因疼痛感知相对不敏感,但肿胀等表现仍较明显。
活动受限:膝关节不能正常屈伸和负重,患者难以行走,儿童患者由于疼痛和肢体功能受限,会表现出哭闹、不愿活动患肢等情况。
2.体征
局部压痛:胫骨平台处有明显压痛,可伴有皮下瘀斑,老年人皮肤松弛,瘀斑可能相对不明显,但压痛更需仔细检查。
关节畸形:严重骨折时可出现膝关节畸形,如内外翻畸形等,儿童骨折由于骨骼的可塑性,畸形表现可能与成人有所不同,需专业医生准确判断。
四、影像学检查
1.X线检查:是初步筛查的常用方法,可显示胫骨平台的骨折线、骨折移位情况等,能大致了解骨折的类型,但对于一些细微的骨折或关节面的情况显示可能不够清晰,不同年龄患者的X线表现因骨骼发育或退变情况不同而有差异。
2.CT检查:能更清晰地显示胫骨平台骨折的细节,包括关节面的塌陷程度、骨折块的移位情况等,对于制定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儿童进行CT检查时需注意辐射防护。
3.MRI检查:可同时评估膝关节周围的软组织损伤情况,如韧带、半月板等是否受损,在判断病情全面性方面有优势,不同年龄患者的软组织表现因生长发育或退变状态不同而有差异。
五、分型
1.Schatzker分型
Ⅰ型:外侧平台单纯劈裂骨折,无关节面压缩,多见于年轻患者,因高能量损伤中相对较轻的暴力导致。
Ⅱ型:外侧平台劈裂合并压缩骨折,是较为常见的类型,关节面有压缩情况,各年龄段均可发生,取决于创伤暴力程度。
Ⅲ型:外侧平台单纯压缩骨折,关节面压缩但无明显劈裂,老年骨质疏松患者易出现此类骨折,因骨强度低,暴力作用下易发生单纯压缩。
Ⅳ型:内侧平台骨折,常为劈裂骨折,多由内翻暴力引起,不同年龄患者因下肢力线等因素影响,骨折表现有差异。
Ⅴ型:双髁骨折,内外侧平台均骨折,暴力较大,各年龄段均可发生,严重影响膝关节功能。
Ⅵ型:胫骨平台骨折合并干骺端与骨干分离,多为高能量损伤导致,儿童患者骨骼生长发育阶段,此类骨折需特别关注对生长的影响。
六、治疗原则
1.非手术治疗
适应证:对于无明显移位的骨折,如某些轻度的Ⅰ型骨折等,可采用石膏或支具固定,固定期间需密切观察患肢肿胀等情况,儿童患者固定时要注意松紧度,避免影响肢体血运和生长。
方法:通过外固定装置维持骨折的位置,让骨折在相对稳定的环境下愈合,固定时间根据骨折愈合情况而定,一般需要数周甚至数月。
2.手术治疗
适应证:对于有明显移位的骨折,如Ⅱ型、Ⅲ型、Ⅳ型、Ⅴ型、Ⅵ型骨折等,多需手术治疗,通过手术恢复胫骨平台的解剖结构,恢复膝关节的正常力线和稳定性,不同年龄患者手术时机和方式选择需综合考虑。
方法:包括切开复位内固定等手术方式,通过植入钢板、螺钉等内固定物来固定骨折块,使骨折端达到解剖复位,促进骨折愈合和膝关节功能恢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