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侧腋下副乳
副乳是除正常乳房外的多余乳房,多因胚胎期乳房始基未退化或退化不全形成,有遗传及激素水平变化等成因,有外观及生活影响等临床表现,可通过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诊断,处理方式有非手术干预和手术治疗,不同人群有不同特点及注意事项。
一、副乳的定义与解剖
副乳是指除正常乳房外出现的多余乳房,多发生在腋窝部位,也可见于胸壁、腹部等部位。正常乳房始基在胚胎发育至第6周时出现,从腋窝到腹股沟连线上,两侧各有6-8对始基,出生前除胸前一对保留外,其余均退化,若未退化或退化不全就会形成副乳。
二、双侧腋下副乳的成因
1.遗传因素:有一定遗传倾向,若家族中有副乳病史,个体发生双侧腋下副乳的风险可能增加。研究表明,遗传基因可能影响胚胎时期乳房始基的退化过程,使部分始基未能正常退化而形成副乳。
2.激素水平变化:在青春期、妊娠期、哺乳期等特殊时期,体内激素水平发生显著变化,如雌激素、孕激素水平升高,可刺激副乳组织增生,导致双侧腋下副乳显现或增大。青春期时,随着身体发育,激素水平波动可能引发副乳相关变化;妊娠期和哺乳期,为了适应哺乳准备,激素水平的大幅改变会对副乳产生影响。
三、双侧腋下副乳的临床表现
1.外观表现:双侧腋下可出现隆起的肿块,大小不一,有的类似正常乳房形态,有乳头、乳晕结构,有的则仅表现为局部隆起的脂肪团样改变。一般质地较软,部分人在月经前期可能出现胀痛,与正常乳房经期前表现相似,这是因为副乳组织也受激素影响。
2.对生活的影响:可能因外观问题影响穿着,比如穿着紧身衣物时副乳凸显,给患者带来心理压力;部分人会因副乳的胀痛等不适影响日常活动和心情。
四、双侧腋下副乳的诊断方法
1.体格检查:医生通过视诊观察双侧腋下外观情况,触摸肿块质地、活动度等,判断副乳与周围组织的关系。
2.影像学检查
乳腺超声:是常用的检查方法,可清晰显示副乳的位置、大小、内部结构等,能区分副乳是脂肪性还是含有乳腺组织的,超声下可观察到副乳内的腺体回声等情况,有助于与其他腋下病变鉴别。
钼靶X线检查:对于成年女性,钼靶检查可进一步评估副乳内是否有异常占位等情况,但青春期女性由于乳腺组织对射线敏感,一般不作为首选。
五、双侧腋下副乳的处理方式
1.非手术干预
观察随访:如果双侧腋下副乳较小,无明显症状,尤其是对于青春期尚未发育完全或年龄较大、身体状况不适合手术的人群,可以定期观察,了解副乳的变化情况。例如,每6-12个月进行一次体格检查和超声检查,监测副乳的大小、有无异常病变等。
调整生活方式: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合理饮食,避免高脂肪、高雌激素类食物过多摄入;规律作息,避免熬夜,因为不良生活方式可能影响激素水平,进而对副乳产生不利影响。对于女性,要注意选择合适的内衣,避免过紧的内衣压迫副乳,造成不适。
2.手术治疗
手术适应证:当双侧腋下副乳较大,影响外观明显;副乳出现疼痛等症状经保守治疗无效;副乳内发现异常肿块怀疑有恶变可能时,可考虑手术治疗。
手术方式
传统手术切除:在局部麻醉或全身麻醉下,将副乳组织包括皮肤、乳头乳晕等完整切除。手术切口可选择在腋窝皱襞处等隐蔽部位,以减少术后瘢痕对外观的影响。术后需要进行伤口护理,避免感染等并发症。
微创旋切术:对于较小的、以脂肪组织为主的副乳,可采用微创旋切术。通过小切口插入旋切刀,将副乳组织旋切吸出。这种手术创伤小,恢复快,术后瘢痕不明显,但适用于特定类型的副乳。
六、不同人群双侧腋下副乳的特点及注意事项
1.青春期人群:青春期女性双侧腋下副乳可能随身体发育而变化,由于乳腺组织还在不断发育中,需要关注副乳的变化情况。此阶段应选择合适的内衣,避免挤压副乳,同时保持良好的心态,因为青春期心理因素也可能影响激素水平。家长应注意关注青春期子女的身体变化,若发现副乳异常应及时就医咨询。
2.妊娠期和哺乳期女性:这一时期体内激素水平变化大,双侧腋下副乳可能增大、胀痛等症状更明显。要注意保持乳房局部清洁,选择宽松舒适的内衣,避免副乳受到过度压迫。若副乳症状严重影响生活,可在医生评估后考虑合适的处理方式,但需权衡手术对妊娠、哺乳的影响。
3.中老年人群:中老年双侧腋下副乳患者,若副乳无明显症状,可继续观察;若有症状或考虑美容等需求,可根据身体状况评估手术可行性。同时,中老年人群要注意定期体检,监测副乳情况,因为随着年龄增长,身体状况变化,副乳也可能出现新的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