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宫颈原位癌症
宫颈原位癌是早期宫颈癌,癌细胞局限于宫颈黏膜上皮层内未突破基底膜,其发病主要与高危型HPV持续感染有关,还受性行为、免疫、吸烟等因素影响,通常无明显症状,部分有阴道分泌物增多、接触性出血等表现,诊断依靠宫颈细胞学、HPV检测、阴道镜及宫颈活检等方法,治疗以手术为主(年轻有生育需求者多采用宫颈锥切术,年龄大无生育需求等情况可考虑全子宫切除术,特殊情况可能需辅助放化疗),不同特殊人群在治疗和康复中有不同注意事项,预防可通过接种HPV疫苗、定期筛查和保持健康生活方式来实现。
一、宫颈原位癌的定义
宫颈原位癌是一种早期的宫颈癌,它指的是异常增生的癌细胞仅局限于宫颈黏膜上皮层内,尚未突破基底膜侵犯到周围的间质组织。从组织学角度来看,癌细胞已经占据了上皮全层,但仍未发生转移,这是宫颈上皮内瘤变发展到最严重阶段但尚未发展为浸润癌的状态。
二、发病原因
1.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高危型HPV的持续感染是引发宫颈原位癌的主要原因,尤其是HPV16和18型。大部分女性在一生当中可能会感染HPV,但多数可以通过自身免疫系统清除,只有少数持续感染的情况会逐渐发展为宫颈病变乃至原位癌。
2.性行为因素:过早开始性生活(如18岁前)、多个性伴侣、性生活频繁以及性伴侣有多个性伴侣等情况,都会增加感染HPV的风险,进而增加患宫颈原位癌的几率。
3.免疫因素:免疫力低下的人群,如患有免疫缺陷疾病(如艾滋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等,身体清除HPV的能力下降,更容易发生宫颈原位癌。
4.其他因素:长期吸烟、多孕多产、口服避孕药时间过长等因素,也可能与宫颈原位癌的发生有关。
三、症状表现
宫颈原位癌通常没有明显的特异性症状,很多患者是在常规的宫颈癌筛查中被发现。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一些非典型症状,如阴道分泌物增多,可表现为白带增多、性状改变,有时呈水样或血性白带;还可能出现接触性出血,即在性生活后、妇科检查后出现少量阴道出血。
四、诊断方法
1.宫颈细胞学检查:包括传统的巴氏涂片和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TCT),可以发现宫颈细胞的异常变化,是宫颈癌筛查的常用方法。
2.HPV检测:检测是否感染高危型HPV,与TCT联合检查可以提高宫颈癌筛查的准确性。
3.阴道镜检查:当宫颈细胞学检查或HPV检测结果异常时,需要进行阴道镜检查,它可以将宫颈放大,直接观察宫颈表面的病变情况,并在可疑部位取组织进行活检。
4.宫颈活检:是诊断宫颈原位癌的金标准,通过在阴道镜指引下取宫颈组织进行病理检查,明确病变的性质和程度。
五、治疗方式
1.手术治疗:
宫颈锥切术:包括冷刀锥切、LEEP刀(高频电波刀)锥切等。对于年轻有生育需求的患者,宫颈锥切术是常用的治疗方法,它可以切除病变组织,同时保留子宫和生育功能。术后需要定期复查,观察切缘是否有残留病变。
全子宫切除术:对于年龄较大、无生育需求、病变范围较广或合并其他妇科疾病的患者,可以考虑全子宫切除术。这种手术可以彻底切除病变组织,降低复发风险。
2.其他治疗:一般情况下,宫颈原位癌不需要进行放疗和化疗,但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如手术切缘阳性、存在高危因素等,可能需要辅助放疗或化疗。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年轻女性:年轻女性如果被诊断为宫颈原位癌,且有生育需求,在治疗方案的选择上要充分考虑保留生育功能。手术后需要密切随访,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备孕,孕期也要加强监测,确保母婴安全。
2.老年女性:老年女性可能合并有多种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在治疗前需要全面评估身体状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术后恢复可能相对较慢,要注意加强营养支持和护理。
3.免疫力低下人群:这类人群在治疗期间要注意提高免疫力,避免感染。可以通过适当的运动、合理的饮食、充足的睡眠等方式来增强体质,必要时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提高免疫力的药物。
4.吸烟女性:吸烟会影响宫颈原位癌的治疗效果和预后,建议吸烟的患者在治疗期间戒烟,并避免接触二手烟。
七、预防措施
1.接种HPV疫苗:接种HPV疫苗是预防宫颈癌最有效的措施之一,适合945岁的女性,尤其是未发生性行为的年轻女性接种效果更佳。
2.定期进行宫颈癌筛查:建议有性生活的女性每年进行一次宫颈细胞学检查和HPV检测,以便早期发现宫颈病变。
3.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避免过早开始性生活,保持单一性伴侣,注意性生活卫生;均衡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提高自身免疫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