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是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肺部急性化脓性炎症,可通过呼吸道吸入或血源播散等途径引发。其病因与人体抵抗力下降、长期使用某些药物等有关,发病机制是细菌释放毒素和酶损伤肺组织并引发免疫反应。临床表现有急骤起病的高热等全身症状及咳嗽咳痰等呼吸道症状,体征随病情发展而变。诊断依靠胸部X线、CT及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痰培养等。治疗包括根据药敏选抗生素的抗感染治疗及对症支持治疗。儿童、老年人、免疫力低下人群患此病有不同注意事项。
一、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的定义
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是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肺部急性化脓性炎症。金黄色葡萄球菌可通过呼吸道吸入或血源播散等途径侵袭肺部引发炎症。
二、病因与发病机制
病原体来源:金黄色葡萄球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人群中也有携带情况。当人体抵抗力下降时,如儿童免疫系统发育尚未完善、老年人机体功能衰退、患有基础疾病(如糖尿病、艾滋病等)导致免疫功能受损时,易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此外,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糖皮质激素等也可能破坏机体正常菌群平衡,增加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肺部的风险。
发病机制:金黄色葡萄球菌进入肺部后,会释放多种毒素和酶,如溶血素、杀白细胞素等,这些物质可损伤肺泡上皮细胞和肺组织,引起肺泡壁坏死、破裂,导致肺组织的化脓性炎症,可形成肺脓肿、肺气囊肿等病变。同时,细菌的繁殖会引发机体的免疫反应,进一步加重肺部炎症和组织损伤。
三、临床表现
症状:
全身症状:起病急骤,常表现为高热,体温可高达39-40℃以上,呈弛张热型,伴有寒战、乏力、精神萎靡等全身中毒症状。儿童患者可能全身症状更为明显,可出现烦躁不安、嗜睡等表现。
呼吸道症状:咳嗽、咳痰,初期为白色黏痰或脓血痰,随着病情进展,痰量增多,可呈脓血状。部分患者可出现呼吸困难,严重时可出现发绀。
体征:早期可无明显体征,随着病情发展,可出现肺部实变体征,如叩诊浊音、语颤增强、可闻及湿啰音等。若有肺脓肿形成,可闻及空瓮音;并发气胸、脓气胸时,可出现相应的体征,如患侧胸廓饱满、叩诊鼓音等。
四、诊断方法
影像学检查:
胸部X线:早期可见肺纹理增多、紊乱,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片状浸润影,可迅速出现肺脓肿、肺气囊肿、液气囊腔等改变,病变可单个或多个存在,且变化较快是其特点之一。例如,在发病数小时内可出现小的脓肿阴影,24小时内脓肿阴影可增大。
胸部CT:对于胸部X线表现不典型或需要更清晰显示病变细节的患者,胸部CT有助于明确病变范围、形态等,能更早发现早期病变,对于判断病情严重程度和指导治疗有重要价值。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常明显升高,可达(10-30)×10?/L,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可伴有核左移及中毒颗粒。
痰培养:痰涂片革兰染色可发现革兰阳性球菌,痰培养可明确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存在,并可进行药物敏感试验,为临床选用抗生素提供依据。但对于部分免疫力低下或病情较重的患者,血培养也可能阳性,血培养阳性对明确诊断和指导治疗意义重大。
五、治疗原则
抗感染治疗:根据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用敏感抗生素,如苯唑西林、氯唑西林等耐青霉素酶的半合成青霉素;对于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可选用万古霉素、利奈唑胺等抗生素。抗感染治疗疗程一般较长,需根据患者病情恢复情况等综合判断,通常需2-3周或更长时间。
对症支持治疗:对于高热患者,可采用物理降温(如温水擦浴)或药物降温等措施;对于呼吸困难患者,给予吸氧,必要时可进行机械通气等呼吸支持治疗;注意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加强营养支持,以提高患者机体抵抗力,促进病情恢复。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患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时病情变化可能较快。要密切观察儿童的体温、呼吸、精神状态等变化。在抗感染治疗时,需选用对儿童相对安全有效的抗生素,同时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由于儿童咳嗽咳痰能力相对较弱,要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可适当协助儿童翻身、拍背,促进痰液排出。
老年人:老年人机体功能衰退,常伴有基础疾病。在治疗过程中,要密切监测肝肾功能等,因为部分抗感染药物可能对肝肾功能有一定影响。老年人卧床时间可能较长,要注意预防压疮、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鼓励老年人适当进行呼吸功能锻炼,如深呼吸、有效咳嗽等。
免疫力低下人群:如患有艾滋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等人群,患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时病情往往较重,治疗难度较大。在抗感染治疗的同时,要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加强营养支持,尽可能提高机体免疫力,并且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