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颈椎间盘突出症
颈椎间盘突出症是因颈椎间盘退变等致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刺激或压迫相关组织引发症状的综合征,病因有年龄、慢性劳损、外伤等,病理分型包括侧方型、中央型、旁中央型,临床表现有神经根及脊髓受压等,诊断靠影像学及体格检查,治疗分非手术和手术,特殊人群如儿童、老年人、女性有不同注意事项。
一、定义
颈椎间盘突出症是指颈椎间盘发生退变后,纤维环部分或全部破裂,髓核向外突出,刺激或压迫神经根、脊髓等组织而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症状和体征的综合征。颈椎间盘作为颈椎椎体间的连接结构,由髓核、纤维环和软骨终板组成,随着年龄增长、慢性劳损等因素影响,其退变逐渐发生,当纤维环破裂时,髓核突出可引发相关病变。
二、病因
1.年龄因素:随着年龄增长,颈椎间盘的水分逐渐减少,弹性降低,纤维环韧性下降,更容易发生破裂和髓核突出。一般30岁以后颈椎间盘开始出现退变,50岁左右退变较为明显,60岁左右几乎所有颈椎间盘均有不同程度的退变改变。
2.慢性劳损:长期伏案工作、低头看手机、睡高枕等不良姿势,会使颈椎长期处于前屈位,导致颈椎间盘承受过大的压力,加速椎间盘的退变和突出。例如,长时间伏案工作的人群,颈椎间盘前侧承受的压力明显高于后侧,长期如此易引发颈椎间盘突出。
3.外伤:颈部受到急性外伤,如车祸、高处坠落、颈部剧烈扭转等,可能直接导致颈椎间盘的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不过,外伤并非都是主要病因,多数情况下是在椎间盘已有退变的基础上,外伤诱发了突出的发生。
三、病理分型
1.侧方型:髓核从椎间盘的侧后方突出,刺激或压迫神经根,引起上肢放射性疼痛、麻木等症状。此型较为常见,约占颈椎间盘突出症的60%-70%。
2.中央型:髓核向正后方突出,压迫脊髓,可出现四肢麻木、无力、行走不稳、大小便失禁等脊髓受压症状。该型相对少见,但病情往往较重。
3.旁中央型:髓核向一侧后方突出,同时压迫神经根和脊髓,临床表现为一侧神经根受压症状及同侧脊髓受压症状。
四、临床表现
1.神经根受压表现:若为侧方型或旁中央型颈椎间盘突出,常出现相应神经根支配区域的症状,如颈肩痛并向上肢放射,上肢麻木、无力,手指动作不灵活等。例如,颈5-6椎间盘突出常压迫颈6神经根,引起前臂桡侧、大拇指和食指麻木等;颈6-7椎间盘突出常压迫颈7神经根,导致中指麻木、上肢肌力下降等。
2.脊髓受压表现:中央型或旁中央型严重时压迫脊髓,可出现下肢麻木、行走困难,有踩棉花感,胸部有束带感,病情进一步发展可能出现二便功能障碍等。
3.其他表现:部分患者可能出现颈部疼痛、活动受限,疼痛可放射至头部、肩部等部位。
五、诊断方法
1.影像学检查
X线检查:可观察颈椎的生理曲度、椎间隙宽度等情况,颈椎间盘突出时可能出现椎间隙变窄、椎体边缘骨质增生等表现,但X线对椎间盘本身的显示不够清晰。
CT检查:能较好地显示颈椎间盘的形态、突出方向及程度,还可发现椎体骨质增生等情况,对诊断有重要价值。
MRI检查:是诊断颈椎间盘突出症最有效的影像学方法,可清晰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程度、脊髓和神经根受压情况等,能直接观察到椎间盘的髓核突出情况及其与周围组织的关系。
2.体格检查:医生会进行颈部的体格检查,如压头试验、臂丛神经牵拉试验等。压头试验时患者端坐,头后仰并偏向患侧,医生用手按压患者头顶,若患侧上肢出现放射性疼痛则为阳性;臂丛神经牵拉试验时医生一手握住患者患侧颈部,另一手握住患侧手腕,将其上肢外展,若患者出现上肢放射性疼痛或麻木则为阳性,这些体征有助于判断神经根是否受压及受压的大致情况。
六、治疗原则
1.非手术治疗
休息:适当休息可减轻颈椎间盘的压力,缓解症状。尤其是在急性发作期,应避免长时间伏案、低头等动作,必要时可佩戴颈托固定颈部,限制颈部过度活动。
物理治疗:包括牵引、按摩、热敷、针灸等。牵引可拉开椎间隙,减轻椎间盘对神经根或脊髓的压迫;按摩和推拿能缓解颈部肌肉痉挛,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但按摩推拿需由专业人员操作,避免暴力按摩;热敷可促进血液循环,减轻疼痛;针灸通过刺激穴位调节气血流通,缓解症状。
药物治疗:可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等缓解疼痛和炎症,但需遵循相关用药原则,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合理选择。
2.手术治疗
对于经过严格非手术治疗无效、症状进行性加重、脊髓受压明显等情况,可考虑手术治疗。手术方式包括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颈椎后路减压术等,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七、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颈椎间盘突出症相对少见,多与先天性颈椎发育异常、外伤等因素有关。儿童发病时需特别注意避免过度颈部活动,及时就医明确诊断,由于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治疗时需谨慎选择治疗方案,优先考虑对生长发育影响小的治疗方法,如适当的牵引、康复训练等,且要密切观察治疗效果和对生长的影响。
2.老年人:老年人颈椎间盘突出症常合并有骨质疏松、颈椎骨质增生等情况。治疗时要注意综合考虑,非手术治疗时物理治疗需更加轻柔,避免加重颈部损伤;手术治疗时要充分评估患者的全身状况,因为老年人各器官功能相对减退,手术风险可能较高,术后康复也需要更加精心的护理,以促进恢复并预防并发症。
3.女性:女性在特殊时期如孕期、更年期等,颈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及治疗需特殊关注。孕期由于身体重心改变、激素变化等因素,可能使颈椎间盘突出症状加重,治疗时要尽量避免使用影响胎儿的药物,多采用保守治疗方法;更年期女性由于雌激素水平下降,骨质疏松风险增加,颈椎间盘退变可能加速,在治疗过程中要注意补钙等相关的保健措施。



